上限300萬?公募再起限薪傳聞,業內稱“變相降薪措施在增多”

時隔三個月,公募行業再起限薪傳聞,而傳聞中基金公司的薪酬峰值已由1500萬元、500萬元、350萬元進一步降至300萬。

近日,有市場消息稱,“基金、券商限薪已經開始。上限300萬元,博時基金等已經正式發文。”對此,博時基金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沒聽說過這方面通知”。

“以正式發文的形式來明確薪酬具體數額上限的可能性不大,但公司內部變相降薪的措施自年前開始便有所增多。”華南某公募業內人士透露道,較以往相比,公司會減少非必要崗位人員,對於基金經理的績效考覈也會更加嚴格,內部員工的年終獎及相關福利均暫緩發放以及大力降低出差等各種費用標準。

“尤其是銀行系、券商系等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募更有可能會存在薪酬‘紅線’。”另一位公募人士補充道,大背景下,基金經理控規模的趨勢在逐步增加,“由於指數基金、ETF不太受規模限制且費率低,後續仍會成爲各家‘卷’的重點對象。”

此外,自2023年7月基金費率改革啓動以來,行業費率模式優化逐步推進,改革成效也隨着2023年基金公司年報業績的出爐而浮出水面。

據天相投顧數據,154家披露年報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險資管等)在2023年共獲取管理費報酬達1333.46億元,較2022年時的1442.43億元下降約7.55%;託管費也由2022年時的304.56億元下降至284.96億元,同比下滑6.44%。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完善與經營績效、業務性質、貢獻水平、合規風控、社會文化相適應的證券基金行業薪酬管理制度。持續開展行業文化綜合治理,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分類名單制度和執業聲譽管理機制,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

《意見》要求,全面加強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設,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和投資組合,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研究規範基金經理薪酬制度。修訂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制度,督促樹牢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和私募資管業務穩健發展,提升投資行爲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