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衆,合資電動新“黑馬”
上汽大衆ID.系列逆勢增長是品牌戰略轉型的成果顯現。
最近,合資品牌純電陣營誕生了一匹黑馬。
據上汽大衆日前公佈數據顯示,今年9月,上汽大衆ID.家族訂單量首次突破2萬,再創新高。自2021年推出以來,ID.家族累計銷量持續刷新記錄,截至上個月底已超過16萬輛。其中,ID.3(參數丨圖片)作爲銷量主力車型,9月訂單量貢獻近1.5萬輛。反觀此前6—8月ID.3的月銷量數據——1819臺、7378臺、7985臺,不難看出自7月開始ID.3車型銷量呈現爆發增長。
事實上,上汽大衆ID.家族的熱銷應歸功於品牌自7月開啓的一波大降價。7月,上汽大衆官方宣佈,將針對旗下的新能源車型ID.3推出限時優惠政策,至高優惠3.7萬元。降價後,ID.3車型的入門價格爲12.59萬起。超低的價格展現出ID.3的性價比優勢,由此收穫銷量井噴式增長,而後官方宣佈優惠繼續,不再限時限量,並增加保險補貼。
降價作爲今年車市的一大主旋律,從上半年間歇性席捲至下半年。在南北大衆同日開啓ID.系列車型降價,打響7月“合資降價潮”的第一槍後,凱迪拉克、雪佛蘭、東風日產等合資品牌降價應聲而至。在收到立竿見影的降價效果後,8月上汽大衆順勢而下,繼續打出降價牌,開啓包含ID.4 X、ID.6 X、朗逸新銳、大衆途觀L等車型的限時優惠,最高優惠達6萬元。
作爲較早步入電動化轉型的合資品牌,上汽大衆何以拿入門級車型大衆ID.3開刀實施以價換量政策,原因或在於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轉型乏力。據乘聯會預計,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37.9%。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油電轉換的關鍵節點,燃油車市場的下沉讓多數傳統合資車企承受着迫在眉睫的轉型壓力。
另外,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坡與各地政府相繼推出汽車促消費政策,也讓車企在承擔電動化帶來的短期盈利損失外,還要受到來自車市“價格戰”的定價、降價內卷。在自主品牌快速搶佔市場份額的當下,以往以合資爲主的車市格局被分化,合資品牌的發展空間隨之受到擠壓。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研究董事楊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由於目前中國消費者已經形成了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技術和產品力領先合資品牌的認知,若合資車企想要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達成一定銷量規模,就需要在性價比上匹配自主品牌。”
除卻大規模降價搶奪市場份額外,根據上汽大衆“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的9字方針,接下來其還將繼續以新能源爲突破口,拉長戰線,鞏固以凌渡L、朗逸等燃油主力車型爲代表的燃油市場領先地位,同時引入ID. Next概念車等新車豐富ID.家族的產品線,穩住電動車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