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數據資產入表面臨三大難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上海報道12 月 6 日,2024年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之“南財數字金融領航者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行,該論壇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 世紀經濟報道承辦,以“數字時代的金融變革新趨勢”爲主題。
會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劉曉春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人工智能無論怎麼發展,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爲從研發、應用的開發、應用的管理,都需要人類的智慧。”
他進一步指出,銀行自2004年開始互聯網化,向科技投入大量的資源,而銀行員工不減反增。從提高效益角度來看,這兩年銀行的ROA、ROE在下降,金融科技應用的效果更多的體現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爲經濟社會提供了更廣泛更豐富更有效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這就說明金融科技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人。
劉曉春認爲,目前數據資產入表還面臨着三大難題:一是哪些數據可以作爲資產記入仍然不明確;二是數據資產入表後如何確定其生命週期,成本攤銷,還是折舊,還是按照公允價值記賬;三是買入數據資產後再次賣出但數據還在,會計問題如何處理。
“當前,不少從業者把數據重新制作形成產品。雖然可以在資產端入表,但負債端如何記入是個問題。”劉曉春表示,入表是爲了更合理地計算企業的經營情況。數據資產入表後會放大資產負債表,是否真的意味着資產負債增加了?如果只是爲了增加虛值,數據資產入表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有害。從銀行角度來講,對企業的審查將會更困難。
對於數據資產能否在銀行抵押融資的問題,劉曉春認爲,衡量抵押物是否成功的標準,不是放了多少貸款,而是能否覆蓋壞賬風險。如果有這樣的成功案例,才能夠認定這個抵押物是成功的,數據資產抵押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