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商會:中國條件無可取代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圖/楊晴安

近年美企中國業務獲利佔比

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上,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6日受訪表示,儘管供應鏈從中國延伸至東南亞等地將面臨新挑戰,但美商是否因此迴流中國尚需觀察3~5年。他強調,目前仍沒有地區具備取代中國的條件。

中美競爭格局、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等多重不穩定因素影響下,近年大型跨國企業供應鏈佈局出現「中國+1」趨勢,除了穩定中國供應鏈運行,同時尋求向東南亞或墨西哥等地擴張,以確保供應鏈韌性。

鄭藝對此指出,過往美資企業特別注重效益,看準中國基礎設施、製造業、勞動力等優勢條件,難以找到替代國家。但近年曆經新冠疫情後,大型企業認爲「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裡」,因此將供應鏈延伸至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地,使最近新資金比較少進入中國。

鄭藝說,中方也提出「雞蛋都放不同籃子」的觀點,並積極端出穩外資政策,於8月份公佈24條「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鄭藝指出,顯見政府意識到外資對於營商環境的意見,中央至地方積極推出政策,最終仍取決於落實情況,外企還在觀望中。

部分選擇「中國+1」佈局的企業,在其他地區的供應鏈也發現新問題,對於供應鏈量能是否迴流中國,鄭藝指出,雖有個別案例,但很難說形成趨勢,企業既然做了調整,很難一年就回來,大型公司的調整至少需要給予3~5年觀察。他補充說,印度、越南、墨西哥目前不具備替代中國的條件,但多元化仍是趨勢。

中美方面,隨着中美關係回暖,雙邊高層對話頻繁。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6日在進博會上強調,中國作爲美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美中之間的經貿合作非常重要,並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

另外,進博會的美國食品與農業館於6日開幕。此次是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SEC)、美國谷物協會(USGC)、美國大豆協會(ASA)等11家美國農業團體首度組團參與進博會。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席薄思禪(Stan Born)受訪表示,中美之間有諸多挑戰,但農業方面有良好的關係,美商可以在中國農業安全和食物安全領域創造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