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閻錫山故居墓園捐贈臺北市府

激情塵埃逐漸消散之後,人們逐漸能看到較爲清晰的歷史面貌,而歷史人物也終能獲得較公允的歷史評價。本月23日,在民國史扮演重角色閻錫山先生臺灣故居墓園,在他逝世50週年之際,由閻伯川先生紀念會代表家屬捐贈給臺北市政府,未來將由文化局接手進行專業修復及古蹟利用

23日的捐贈儀式中,文建會文資總處主任王壽來也以閻伯川先生紀念會理事長身分出席。王壽來的父親曾任閻錫山部屬,他特別感謝臺北市文化局全力協助克服種種行政上的困難,使得私有資產成爲公有的古蹟得到更完善的文化資產保存。

去年大陸《南方人物週刊》也曾製作專題報導,回顧了「山西王」閻錫山的一生,雖然仍不乏「共產史觀角度下的臧否,卻也在字裡行間,對閻錫山的若干行徑給予肯定。包括閻錫山在山西掌權38年的政績

該刊引述美國1930年的《時代雜誌報導,描述閻錫山作爲山西省的「模範督軍」,儘管置身各軍閥的包圍中,而且1930年代的山西西南地區存在糧食短缺等困境,但閻錫山爲1100萬人帶來了繁榮:「在當時的中國,閻統治下的山西人民最爲富裕,因而使他顯得出類拔萃。閻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鴉片,甚至也不是金錢,而是優質道路紡織、防禦部隊維持秩序員警發展優良的牛、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爲他的鄉親直接帶來好處的事物。」

閻錫山原先在1929年被汪精衛北京拱爲「中央政府主席」,中原大戰戰敗後辭職,歸順蔣介石,此後協助抗戰,曾與共產檔八路軍連手在太原戰役中痛擊日軍。他於臺灣的故居「種能洞」形制模仿山西冬暖夏涼窯洞,座落在居高臨下俯視淡水河口臺北盆地防風山坡上,以石材建造,保存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