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字節工牌過氣了,現在進新能源大廠纔是風口上的頂配工作”

互聯網最近正在上演一場殘忍“風水輪流轉”。

三四年前,職場博主領域裡最光鮮的莫過於入職互聯網大廠的博主。

脖子上掛着字節、騰訊、快手們的工牌,vlog裡曬着豐盛下午茶與公司的免費健身房,分享着進面試攻略,手握內推碼。

渾身散發着乘上了時代浪潮、趕上了行業風口的蒸蒸日上感,成爲北上廣打工人們羨慕的對象。

到了2024年,網友們發現現在已經變成離職博主、失業博主領域擠滿了前互聯網大廠人。

《阿里last day知無不言》

《在職最後一天,字節爲我花了五十萬》

《對大廠祛魅是職場第一步》

《該不該放棄北京的房子回老家發展》

大傢伙開玩笑說互聯網大廠們別再裁了,再裁下去連離職博主賽道都要內捲了。

如今取代當年互聯網公司生態位,成爲年輕人最願意曬入職分享帖的行業,已經悄無聲息地變成了新能源。

那些曾被冠以阿里、字節的熱門網帖標題,已經被替換成了比亞迪與“蔚小理”們。

《入職理想半年隨便問》

《雙非簡歷如何拿下比亞迪offer》

《蔚來工牌照片二選一》

《極氪實習第七天,公司內部咖啡廳的冰淇淋也太好吃了》

對口專業的學生在爲新能源心動,一些專業與造車賣車八竿子打不着的學生也在尋找入職機會。

無數應屆生盼望着入行新能源,就如同當初的大學生憧憬着入職互聯網大廠,渴望搭上不知能吹多久的時代風口。

01

年輕人憧憬新能源

像極了當初追捧互聯網

從應屆生視角來看,近兩年的新能源行業在不算明朗的招聘市場中的確算得上一塊好餅。

至少它還在不斷招人,招的數量還不少。

據獵聘網統計,2023屆應屆生新發職位同比增長最多的TOP10賽道中,新能源僅次於AI大模型位居第二,同比增長93.90%。

另在2023屆碩士應屆生需求增長最多的TOP10新賽道中,新能源汽車位居第一,同比增長151.06%。

這兩天的北京車展上,小米汽車還大排場地在展臺上打出招聘廣告。

2023年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公開透露,比亞迪將在2023年校招中爲應屆生提供3.18萬個崗位。

這一數字,比字節跳動在2020年業務爆發期時的1.2萬個崗位還多。

也正因此,比亞迪開始被應屆生們親切稱爲“爹迪”。

校招羣內大學生們着急詢問比亞迪還發不發進面短信,“當初喊你‘迪子’是我冒犯,現在只求迪爹撈我上岸”。

小紅書上,那些曾經屬於互聯網大廠的公司氛圍、花樣福利討論也開始逐漸轉移到新能源企業。

比如曬字節工牌的人少了,曬蔚來工牌的人多了。

由於蔚來工牌不要求必須使用證件照,不少人會選擇使用更好看、更有藝術感的生活美照,看上去高級感十足。

一些新入職的員工、實習生還會發帖詢問,讓網友們幫忙選擇放在工卡上更好看的照片。

互聯網大廠們有的下午茶福利、健身房福利、加班打車福利、加班餐福利、房租補貼等等,不少新能源大廠也有。

新能源員工們曬出的茶歇角與咖啡臺照片,倘若沒露出企業logo,說是當初的互聯網大廠福利帖也毫不違和。

有在互聯網公司工作過的網友調侃,說真要一比一對比的話,頭部車企的企業特色福利說不定比互聯網還好些。

因爲車企員工可能有數千到數萬不等的購車優惠,自己在公司裡只拿到過優愛騰會員月卡這類福利。

985高校畢業、本科爲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網友@長帆告訴我們,三四年前對自己以及同系學生而言,比亞迪更多算是一個保底選擇。

身邊同學在比亞迪校招過程中的體驗是“投了就能有offer”。

@長帆表示儘管當時比亞迪的許多崗位都適合他們投遞,比如整車製造、換熱、散熱、動力系統等等,代碼寫得好的也能應聘CS崗。

但大部分同學還是優先選擇了當時看上去前景更好的其他出路,互聯網大廠就是其中之一、當初開的薪資待遇更好。

不過從去年開始,她陸續得知身邊多位傳統工科專業的朋友主動選擇了比亞迪。

既因爲新能源行業這兩年發展迅猛,也因爲比亞迪給出了30多萬的“薪資總包”

02

“拿不到新能源高薪,

總能拿到個普薪”

一個能側面反應大衆對新能源工作評價上升的有趣例子是,在社交平臺的婚戀相親話題討論中,已經出現了類似“新能源男”的身份標籤。

就業形勢的變化帶來了婚戀市場評價體系的版本更迭。

有的討論中,“新能源從業者”的標籤被認爲可以取代“金融從業者”原本在婚戀市場的光環。

社交平臺上對新能源行業的入職憧憬會產生,顯然與近兩年業內傳出的高薪新聞緊密相關。

據觀察者網援引相關報道,2022年比亞迪校招薪資表中,“C9F”碩士年薪爲27萬元。

“C9”指的是畢業於清華、北大、復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這九所高校的學生,“F”指的是與汽車製造業密切相關的專業。

27萬或許對北上廣的資深職場人士而言不算特別高,但對應屆生而言還是不錯的起點。

而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整理的數據顯示,2022年的上市車企研發人員人均年薪排行中,比亞迪的薪資價格還不算是第一梯隊。

排名第一的是理想汽車,研發人員人均年薪78.6萬;排名第二的是蔚來,66.7萬。

小鵬汽車第四名,49.6萬;比亞迪排名第14位,14.9萬。

去年11月小米汽車傳出車型照片後,媒體@鹽財經在招聘網站曾查詢到了小米汽車招聘銷售主管、門店店長的相關信息。

其中BOSS直聘平臺顯示,廣州小米汽車零售中心店長的崗位底薪便是兩萬起步,銷售崗位一般還有業績提成。

以上這些數據與新聞,看似反覆印證了新能源行業作爲風口行業薪資不菲的說法。

但估計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朋友都能看出,它們無法精準代表新能源業內普通打工人的收入。

比亞迪27萬元的年薪屬於“C9F”碩士高材生們。

而在offershow等網友自發分享待遇信息的平臺上,大家曬出的普通本科應屆生offer更多在月薪七八千左右的區間。

小米汽車的兩萬底薪也只屬於門店店長級別,需要有數年的汽車銷售經歷與管理經歷才能應聘。

即便意識到這一點,依然有相當多的年輕人渴望進入新能源行業,不少應屆生從一開始便沒有抱着高薪的期待,只想要個普薪。

不同於互聯網大廠業務快速增長期曾傳出過“基礎運營崗也能近兩萬月薪”的高薪神話,以至於互聯網頭部公司一度在年輕人眼中自帶光鮮濾鏡。

如今這批新能源大廠在不少求職者眼中有濾鏡,但不多。

在網上搜索企業名稱+加班的關鍵詞,你會發現不少新能源企業被網傳加班多、下班晚、工作壓力大。

很難說這是新興企業高速發展期的特殊景象,還是如今大部分企業的的常態。

一位今年畢業、已經拿到某頭部鋰電公司offer的應屆生告訴我,他當時同時拿到了這家電池公司與某知名家電企業的offer。

兩家給出的薪資差不多,家電企業在工作地理位置上還更佔優勢,是在超一線城市,鋰電公司則在二三線城市。

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鋰電公司,因爲覺得它前景更好、崗位做的事也更實在,“在朝陽行業工作更安心一點”。

他希望自己能幹幾年後跳槽,認爲有了這家頭部鋰電公司的工作經歷,跳槽到業內其他公司謀求好職位會更容易。

03

瀰漫在年輕人頭頂的

風口焦慮

與年輕人對入行新能源熱情高漲相對應的是,社交平臺上也涌現出不少開始涉足新能源領域的職場博主。

把新能源形容爲“拯救天坑”的存在,標題與討論中描述着逆境翻盤的敘事:

“文科生轉行新能源年薪30萬”“二本學生如何進新能源”“哪些崗位不限專業”“雙非也能進新能源大廠”

不少博主蒐集提供的信息都相當有限,許多帖子彷彿是新能源行業版的“逛三園”。

只停留在列舉新能源領域有哪些數得上號的公司,公司介紹從百度百科複製。

甚至有的公司嚴格來說並不算新能源業內,只是近些年有投資涉獵新能源領域的計劃、八字還沒一撇,也被歸納進去。

這大約是因爲新能源上下游供應制造鏈龐大,信息收集門檻稍高,求職博主如果完全是外行人士很難整理出有效信息。

但帖子裡卻不乏傳播數據很好的高贊貼,收藏人數不少。

與其說這些帖子真能給正式求職者提供什麼實際幫助,不如說它們更像是心理安慰劑式的存在。

長久處在必須與同齡人不斷比較、爭奪有限資源的環境中,年輕人心中很容易涌現“跟不上時代”“被拋下”的焦慮。

而在就業環境並不明朗的當下,蒸蒸日上的新能源成爲了看似能緩解焦慮的解藥。

誠然,相比於傳統硬工業,新能源車企在製造業基礎上還融合了廣告業、創意產業等領域。

能提供多領域的崗位,有容納各種專業畢業生的可能,對應屆生而言相對友好。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近些年行業局勢變化快的新能源算不上什麼“應屆生避風港”式的存在。

業內競爭激烈、市場朝夕萬變,隨時有可能發生業務線變動帶來的職場變動。

比如前幾天網傳特斯拉突然撤回大批應屆生offer,澎湃新聞找到當事學生進行採訪,對方表示與自己對接的HR稱其負責的所有應屆畢業生均被毀約。

如今已經幾乎錯過金三銀四的春招黃金期,當事學生表示重新找工作很難。

不過在不少年輕人眼中,目前看起來處在上升發展期的新能源至少比一些已經明確陷入發展瓶頸的行業要好點。

還是那句話——“至少現在它進的人比出的人多”。

特斯拉毀約應屆生新聞一出,極氪馬上宣佈願意“接盤”,開放本已關閉的統一校招通道,歡迎被毀約的畢業生應聘。

如今,與新能源求職關聯最緊的詞是“風口”。

寫稿過程中,我採訪了數位入職新能源企業一兩年的畢業生或有意向求職的應屆生,他們的選擇理由也無一例外地提及“新能源是接下來的風口”。

但在被問到“在你的計劃或想象中,行業處在風口上會爲你帶來什麼實際利益”時,只有兩位簡歷條件優越的畢業生明確表示已經收穫比預期更高的薪資,其餘受訪者對這一問題更多是“說不好”的迷茫狀態。

年輕人們似乎對“處在風口上、誰都能飛起來”的美夢不再期待。

只是希望搭上一艘還在前行的船,不至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