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瘋了!年度最強華語狠片,太生猛了!

我不是怕死,

我是怕死了都沒人記得。

——《周處除三害》

文丨舊故麻袋

國內院線每年都會上線幾部尺度較大的電影,在“薛定諤”的審查制度下,那幾條“漏網之魚”讓觀衆們欣喜若狂,而後陷入沉思:難道廣電總局的審查制度放寬了?在大家對“審查機制”開始抱有幻想的時候,這張巨大的網又開始收緊,如此循環往復,最後大家習以爲常,不再上下求索。

春節檔的《第二十條》挑戰的是司法體系,在題材上已實屬驚豔,能夠過審不容易,不過倒也不難理解,但《周處除三害》能上院線,着實有點驚到我了,畢竟這片無論是題材上還是劇情呈現上,主打的就是一個“血腥暴力”,電影還被按上一個“16禁R級”標籤,足以看出本片的血腥程度。

2月底,進入春節檔尾聲,比起年前《熱辣滾燙》的高強度營銷,年後營銷力度趨於平淡,《第二十條》靠單日票房實現逆襲,《飛馳人生2》票房依舊緊咬《熱辣滾燙》,看着好像春節檔的熱度和票房似乎依舊堅挺,但三足鼎立之勢很快被一部點映新片打破。

這部點映新片名叫《周處除三害》,前期並未見有宣傳,而且還是一部臺灣電影,衆所周知,臺灣電影能上國內院線的本就不多,加之臺灣向來是愛情電影口碑突出,動作犯罪題材鮮少有出彩的,上一部能擺上檯面的還是2010年的《艋舺》,巧的是,雖然時隔13年,但兩部佳作的主角都是阮經天,阮經天上大分。

說實話,《周處除三害》若不是尺度驚人,噱頭十足,有爆點,很容易被片名耽誤,因爲了解這個歷史典故的人太少了。

“周處除三害”的典故出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講的是一位名叫周處年輕人,兇暴強悍,被村民稱爲三害中的一害,另外兩害是河中的蛟龍、山上的白虎,這個說法傳到了周處那裡,他自知爲人所厭,突然悔悟,隻身入山射虎,下水搏蛟,經三日三夜,終於斬殺猛虎、孽蛟。之後改邪歸正,拜師學文練武,得到朝廷重用,最終成爲忠臣孝子。

初看電影,很多人都覺得陳桂林就是那個“周處”,但事實上,背後操縱一切的其實另有其人,反轉來的恰到好處,一個善意的謊言,成了“除三害”的導火索,就像是一場“蝴蝶效應”,說謊的人也沒想到,最後會是這樣一個結局,她稱這個謊言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謊言”。

話不多說,今天就來看看《周處除三害》這部電影到底“妙”在哪裡?

很多人關注這部電影的初衷是因爲“尺度夠大”,看完電影后發現尺度確實是華語院線電影中少見的,打鬥戲拳拳到肉,看得生疼,該爆頭就爆頭,要血腥夠血腥,陳桂林這個角色人狠話不多,看似混跡江湖,實則俠義心腸,他想除掉通緝榜前二的通緝犯的理由很簡單: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做生前事,就是爲了留生後名。

可當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後,原本無法無天的他開始停下腳步,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他說: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死了都沒人記得。

出登場時的陳桂林性格乖戾,在黑道上已混出名聲,混跡在被自己殺害的黑幫大佬靈堂之中,找時機槍殺了幫派二把手,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子彈打中肩膀未致命,他還不忘多補幾發,得逞後的他,滿面春風,洋洋得意,看見警察還做出一副挑釁姿態。

聽到槍聲在外蹲點的警員立馬出動,只有陳灰靈敏察覺到陳桂林的不對勁,一路猛追。這段追逐戲很有意思,陳桂林反倒成了貓鼠遊戲的主導者,逃跑並不是爲了“亡命天涯”,而是爲了享受追逐的快感,那一刻你會發現,他肆無忌憚得幾乎癲狂。

最後他玩膩了,滅了陳灰一隻眼睛。

經此一役,他隱居避世,四年後,他依舊在出租屋過着非人非鬼的生活,通過繫鞋帶的動作、門口放標記物這些細節來進行反偵查。

但窮兇極惡之人也有自己的軟肋,陳桂林的軟肋是奶奶,是他唯一的牽掛,因爲奶奶病重他纔有勇氣重新站在陽光之下,他直言:這幾年的小心翼翼是爲了不讓奶奶看到他被抓的樣子,他怕奶奶會擔心。可奶奶死了,本該百無禁忌的他,從信任的醫生口中得知自己已肺癌晚期。

天意弄人,他向關公請示,關公示意他自首,聽勸的他去警局自首,結果,諷刺的是警察並不認識他,還提醒他自首要排隊,陰錯陽差讓他看到了警局通告欄的通緝榜單,發現自己排名第三,很不服氣,一氣之下放棄自首,打算替天行道除掉通緝榜上的前兩名,這樣自己就能被所有人記住。

話到此處,對應電影片名所指的“三害”,不難猜出就是通緝榜單的三惡,狡詐僞善的林祿和(牛頭)、性情暴虐的許偉強(香港仔)、迷茫困惑的陳桂林,三人三害,又對應佛教三毒中的“貪、嗔、癡”。

關於“三害”,電影還有一個英文名叫《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直給,我喜歡。

林祿和是鴿子,背後有鴿子紋身,對應的是三毒中的“貪”,躲在澎湖,澎湖是島,他僞善狡詐,玩弄人心,對應的是“周處典故”裡的水中蛟龍;

香港仔是蛇,身上有蛇形文身,對應的是三毒中的“嗔”,躲在臺中,臺中多山,他性情暴虐,喜怒無常,對應的是“周處典故”裡的山中猛虎;

陳桂林是豬,他始終帶着奶奶買的兒童手錶,手錶上有一隻豬,對應的是三毒中的“癡”,他迷惘困惑,對名聲癡念,讓他有了除掉前兩害的動力。

在蹲點擊殺香港仔的過程中,陳桂林認識了身世悽慘的程小美,小美的母親自願替香港仔坐牢,只因香港仔從另個男人手中把她救了下來,所以她感恩戴德,對香港仔唯命是從,而小美,在母親進入監獄後,名義上的繼父香港仔就開始覬覦她的美色,對她佔有慾極強。

陳桂林藉機除掉香港仔後,救下了身陷囹圄的小美,自己腹部重傷,還不忘回髮廊解救小美,他是尊重小美的,他視小美爲女人,而不是玩物,帶小美離開後,他留下了車,希望她能離開傷心地,開始新的生活,對於小美而言,陳桂林是她的拯救者。

在尋找林祿和的過程中,他誤入邪教,被林祿和僞裝的尊者欺瞞,尊者對他說林祿和已死,他深信不疑。

因爲教會醫生的欺瞞,自以爲在教中生活癌症病情好轉,於是決定留下入教,直到小胖出事,他才明白這個邪教背地裡的陰暗勾當,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小胖母親的自殺給了他極大的震撼,讓他有了付諸報復的堅定決心,即便尊者不是林祿和,他也必死無疑,巧的是,他恰恰就是。

死裡逃生的陳桂林潛入尊者的地下宮殿,謊言下的僞裝揭開面紗,真相是血淋淋的人命堆疊出財富,紙箱排滿了房間,有多少紙箱就代表着有多少無辜的家庭和個人曾受到過欺騙和傷害。

邪教最噁心的地方在於他們擅長操控人心,在人最脆弱的時候攻破心防,騙取錢財,最後無非是愚昧無知的人步入死亡,而貪得無厭的尊者得到了錢財和名聲。

面對陳桂林對林祿和所作所爲的揭露,林祿和不僅不惱,反倒苦笑辯解稱:一次天災奪去多少人性命,你恨過天嗎,恨過地嗎?

或許是因爲面對教衆他還需要擺出一副尊者的姿態,又或許他自己也早就被自己洗腦,以爲陳桂林不會做什麼出格之事,還想着靠自己的魅力將他招安。

但陳桂林不想聽他廢話,於是給了他肩頭一槍,這一槍並沒有讓他有所退卻,表情由震驚轉爲平靜,他正襟危坐,面對陳桂林的兩次卡彈露出劫後餘生的笑臉,他還在期盼命運的眷顧,結果第三槍正中眉心。

殺了林祿和,任務圓滿完成,陳桂林打算離開,沒想到,禮堂內又傳來了歌聲,信徒們跟沒事人一樣,開始唱起聖歌,陳桂林憤而折返,他明白只有徹底根除這個邪教,才能永絕後患,不然還會有第二個小胖,第三個小胖。

於是就有了最經典的“血洗禮堂”這一幕,事實上,爲了鏡頭看上去不血腥,影院版已做了相應的調整,畫面上的槍聲和尊者畫像融合,刪減了遍地是屍體和血的遠景,也刪減了陳桂林一槍一個的颯爽,對尚有良知的教徒,他網開一面,而對於那些已深入骨髓的,他開槍毫不手軟。

這一段確實是“暴力美學”了,其實這一段讓我聯想起《王牌特工》裡教堂裡混戰的那一幕,但那段更爲花哨,也遠比陳桂林乾淨利索的槍殺來的血腥,反倒是簡單的呈現,更加讓人記憶深刻,特別是陳桂林坐在臺上鬆弛換子彈那一幕,神來之筆,整個畫面像極了一幅寓言油畫。

這一段確實有驚喜,無論是尺度上還是畫面感上,都值得點個贊,誇一誇。

完成最後殺戮,他親自打電話給陳灰自首,面對人質,最後還不忘說句“辛苦了”,他真的,我哭死,他完成了自我救贖,也終於讓自己成了話題的中心。

陳桂林的前期嗜血和野蠻殺戮是真的,後期的幡然悔悟也是真的,最後一幕,他被押解到空曠的行刑之地,他擡起頭,畫面淡出,傳出槍聲,我們知道,所有的惡都隨着這一聲槍響消失的無影無蹤。

以暴制暴,讓這部電影自帶“爽片”基因,當然電影也並沒有十全十美,比如小美這條線的處理太過粗糙,有點工具人的意思,還有陳貴卿這個角色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內容可以挖掘,但對她的職業描述太少了,雖然“你也是個醫生”這句一語雙關的話讓她頓悟了自己作爲醫生的職責,也讓觀衆明白了她的職業屬性,但類似“黑幫清道夫”般的存在還是講述太少了。

好在阮經天的表現喜人,撐住了整部電影,但片中演技最好的、最自然、最遊刃有餘的還是老戲骨陳以文,他飾演的尊者,將本性隱藏的很好,唯一一次面露殺心,是因爲陳桂林第一次當着教衆的面戳破了尊者的騙局,導致小胖母親的自殺。

除此之外,他都一副與世無爭,神化自身的心態,只有到了地下宮殿他纔會卸下僞裝,享受財富和慾望堆疊的滿足。

好片有高分,是良性循環的開始,作爲觀衆,爲華語電影能有這樣的突破感到欣喜,甚至有看到一些優秀韓影的影子,比如《殺人回憶》、《新世界》、《老男孩》。見賢思齊,希望內地電影也能和臺灣省的電影一樣有新的突破。

最後,該說不說,新心靈舍的那首聖歌還挺好聽,嚯,被洗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