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再部署漸進式延遲退休: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與全球多數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退休年齡偏低。隨着老齡化程度加深,未來或面臨勞動力短缺和養老金壓力。

8月26日,國務院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爲主題,進行第九次專題學習,提出要強化“老有所爲”的制度保障,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

退休制度與勞動力市場關係緊密。專家指出,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有利於增加勞動力供給,同時緩解“企業招工難,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就業難問題。

如何避免低齡老年人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衝擊,特別是擠出青年就業?這就特別需要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退休。

漸進式延遲退休是緩慢的過程

我國目前實行男性職工和幹部60歲退休,女性職工50歲退休,女性幹部55歲退休的政策。

中國的退休年齡,源自1951年制定的《勞動保險條例》,當時規定女性職工和幹部50歲退休,男性職工和幹部60歲退休。1978年,國務院頒佈新規,把女性幹部的退休年齡調整到55歲。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介紹,當前的退休年齡已跟不上人口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在人均預期壽命已比70年前延長超30歲、工種類別不再以體力勞動爲主的當下,應該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

原新介紹,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在65歲左右,並且絕大多數國家男女是同齡退休的。

同時,有些國家要求繼續提高退休年齡。比如美國製定了不同年齡的人漸進式地在現在65歲的基礎上逐步延長退休年齡。日本基本上是65歲到70歲退休,企業可以把退休年齡制定在70歲以上。

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超過14年。原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整體人羣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齡在不斷推遲,如果不漸進式延遲退休,意味着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生當中用來做貢獻的時間卻越短。

勞動經濟學會就業促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歐陽俊認爲,推進漸進式延遲退休是爲了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未來或將面臨勞動力短缺和養老金壓力,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有必要從現在啓動。

對於如何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原新認爲,對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一點點地往前遞進。例如,規定1964年出生的人延遲兩個月退休,1965年出生的人延遲4個月退休。有專家測試,以男性爲例,如果從2024年開始,每年將退休年齡延長兩個月,到2055年左右退休年齡將延長到65歲。

歐陽俊則認爲,可以設定到某個年限時,實行65歲退休制度,到此年限之前按照現行制度將退休的人,可以自主靈活選擇在65歲之前的哪一歲退休。

低齡老年人是重要資源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2021年,人社部發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新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淨減少3500萬人。

數據顯示,我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見頂,達到9.4億人;2023年爲8.8億人,較高點減少了近6000萬人。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指出,我國勞動供給的減少體現爲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二是勞動者就業年限縮短,年輕人初次進入勞動市場的年齡不斷推遲,起點推遲、終點不變,導致平均就業年限逐漸縮短。

我國50~54歲、54~59歲、60~64歲三個年齡段的勞動參與率明顯偏低,因爲這三個年齡段包含了我國的三個退休年齡,即男性60歲、女性50歲和55歲,所以在跨過三個退休年齡後勞動參與率出現斷崖式下降。2020年七普數據顯示,我國60~64歲人口勞動參與率爲34.8%,我國低齡老年人勞動參與率只有日韓的一半左右。

蘆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城鎮化的推進是55~64歲人口勞動參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就業,是從沒有退休制度的地區轉移到有退休制度的地區,退休制度的覆蓋面隨着城鎮化而不斷提高。因此,50歲、55歲、60歲這三個退休年齡對勞動參與率的影響越來越大。

低齡老年人是重要資源。原新指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已經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退休年齡,比如很多大學教授現在都是65歲才退休。

胡鑫偉退休前是一名手術大夫,退休後,他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司法鑑定機構任職。

“按照相關規定,司法鑑定人員必須要有專家身份、高級職稱和工作經驗,所以我們這個司法鑑定所的技術人員,全都是從原單位退休之後轉過來的。”胡鑫偉說。

原新指出,延遲退休必須要漸進式改革,如果在一年之內把退休年齡從60歲調到62歲,意味着勞動市場會突然增加三四千萬人。勞動力的補充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樣對社會就業的衝擊是平緩、平和的。

當低齡老年人延遲退休,還能否勝任工作崗位?特別是新技術日新月異,而老年人對新技能的掌握並不佔優勢。

歐陽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低齡老年人漸進式延遲退休,與低齡老年人再就業並不相同,他們是留在原有崗位上繼續工作,如果遇到技術技能挑戰,可以考慮轉崗。

“讓低齡老年人普遍性地適應新技術、掌握新技能並不現實。當然,積極性高、學習能力強的人羣除外。”他說。

或緩解結構性就業問題

蘆哲指出,延遲退休對青年就業會產生一定影響。

過去10年,青年就業在向教育、租賃和商務服務、信息技術、建築業、科研和技術、衛生社工、房地產業、公共管理社保和社會組織這8個行業集聚。同時,建築業、公共管理社保和社會組織、房地產業、教育、租賃和商務服務、衛生社工這6個行業的低齡老年人就業比例較高。因此,上述6個行業的青年就業可能受到一定衝擊。

蘆哲指出,從日本經驗來看,未來低齡老年人就業會更多流向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如教育、醫療、金融、信息技術等,會對這些行業的青年就業產生一定影響。“當然目前來看,我國青年和低齡老年人教育水平的代際差距比日本要大得多,在延遲退休的前期,這些行業的青年就業受影響可能較小。”

漸進式延遲退休對青年就業並非全是負面影響。

歐陽俊指出,首先,新增就業崗位主要面向初次就業人員,低齡老年人漸進式延遲退休不會影響青年進入新增就業崗位。

其次,我國目前存在結構性就業難,大量民營企業招工難,但大學畢業生不願意進入這些崗位。

“漸進式延遲這些崗位從業者的退休年齡,可以緩解結構性就業難。”歐陽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同時,大學畢業生密集涌入以黨政機關、國有企業爲代表的國有單位崗位,這些崗位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可能會對青年人就業產生擠出效應。

因此,歐陽俊指出,漸進式延遲退休需要遵循彈性原則,可以考慮對國有單位不實行延遲退休,從而促進青年就業。對於國有單位裡有能力、有必要在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人,採取返聘等市場化手段延長工作年限。

此外,專家還指出,當就業市場不飽和時,低齡老年人漸進式延遲退休,有利於更充分地利用勞動力資源,擴大經濟規模,進而帶動更多青年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