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非典」主持正流行 解碼背後大膽起用的關鍵動機
林柏宏(左起)、視網膜和魏如萱,是近年來「非典」主持人代表。本報資料照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今年的娛樂盛事「三金」典禮在疫情籠罩下完美結束畫上句點,在這「三金」裡,金鐘獎找來視網膜、金馬找來林柏宏主持(金曲是第二次主持的Lulu),往前推算,金曲從老蕭開始,到魏如萱,這個年代,找來「非典型主持人」掌控大場正流行。
「專業主持」和「非典型主持人」完全兩種類型,胡瓜、吳宗憲、陶子和黃子佼,都屬前者,算主持專業戶,陶子個人主持過20場三金盛會,而黃子佼則有8場,如果算上臺北電影獎、金音獎、廣播金鐘獎、傳藝獎等等大小各種大型頒獎典禮,兩人都各擁可觀的紀錄。
前幾年開始,資深製作人陳鎮川率先打破慣例,大膽找來蕭敬騰主持第29屆金曲獎,公佈消息時,所有人的疑問都是「寡言的老蕭行嗎?」事後證實,那屆他表現得可圈可點,而且出乎意料有趣好玩。
雖然老蕭事後說想到主持仍會做惡夢,但他卻是最有種接下主持棒的歌手。本報資料照
老蕭那屆,他在主持時玩了不少趣味哏。本報資料照
陳鎮川說,從老蕭、魏如萱到林柏宏,並非早就規畫走條路,而是一邊實驗一邊成型的。起因是,在第25、26屆金曲獎時,他連拗了哈林主持兩屆,接下來的27、28屆,他又賣老臉去拜託黃子佼,不過哈林結束26屆時跟他說,「好囉,兩屆了,可以了。」他覺得再拜託已不好意思,才轉而思索主持人新的可能。
他說:「這種大場,過去傳統主持人吃力不討好,每次結束還要面對媒體的批評與壓力,說老實話,費用也不高,我纔想到,不如找有過主持經驗的歌手試試,剛開始問S.H.E(因爲其中兩個都主持過節目),但她們覺得光坐在臺下等開獎壓力就超大,反而沒主持經驗的老蕭最有種,當了第一個。」
那些年,專業主持人主持三金的壓力確實恐怖,每每典禮結束後要被媒體拉出來雞蛋挑骨頭連罵一週,開場話太多了、中場玩笑不合宜、時間掌控未盡善盡美,最終譭譽參半,陶子有一年被罵完,甚至揚言不再接三金典禮。黃子佼也曾說,做完典禮會不看立刻報紙影響心情,等時間過了,再來慢慢消化。
曾志偉當年(左)當衆撕掉得獎名單,爲金馬獎掀高潮,右爲吳君如。本報資料照
林柏宏是選秀節目出身,上了金馬臺也能唱歌。本報資料照
但換了老蕭、魏如萱、視網膜甚至林柏宏,大家反而給不見負評,這倒不是「非典主持人」能力勝過「專業戶」,而是無論媒體或觀衆,都以比較低的標準來檢視他們,因爲他們的主業就不是主持,有些甚至是這輩子第一次上臺當主持人,當要求放低,就算過程中他們出現冷場、尷尬癌,或不太流暢時,大家反而會站在同理心去接受。
陳鎮川一開始做出大膽的嘗試,成效不錯帶起這些年的風潮,他以歌手的特色去設計包裝,不要求出場的時間多,甚至比過去專業戶的出場時程短,不過他的做法並非減少犯錯率,而是認爲這些年,觀衆已慢慢對主持人過多的段子失去耐心,「大家想看的是當晚的入圍者,要緊抓晚會的節奏,主持人多餘的部分可以不要。」
魏如萱的主持風格讓觀衆叫好。本報資料照
當主持人和臺下的來賓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有了共通的語言,跨出這一步就沒問題,但這些做出成績的「非典主持」之後是否延續到其他屆?陳鎮川認爲沒有必要,「當金曲歌王蕭敬騰、金曲歌后魏如萱,和金馬得主林柏宏上臺,頂着的是他們在那個領域的頭銜,也有新鮮感,若再繼續找他們,下一次他們的頭銜就變成主持人了,兩者意義上會有所不同。」
三金典禮還有其他可能性,前幾屆金馬獎曾找來黃渤,夾着不同文化底蘊蹦出亮麗火花;這屆金馬,擔任頒獎人的李國煌在短短几分鐘裡用他的綜藝功力讓人眼前一亮,許多人都敲碗他當下屆主持人,不過,像這樣來自外地的人才在運用時要特別小心文化上的不同,黃渤那屆,主辦單位找來曾寶儀搭檔,一主一副,黃渤才能順利接上地氣。
黃渤(右)那屆金馬主持,和曾寶儀搭檔,兩人不同文化背景,擦出亮眼火花。本報資料照
李國煌的幽默,在這屆金馬征服許多臺灣觀衆的心。本報資料照
李國煌早在新加坡綜藝成名,他在頒獎時的短短几句話蹦出不少金句,在他的專業中爲晚會點石成金、製造高潮,猶如多年前,曾志偉和吳君如來頒金馬獎,前面沉悶的氣氛,被曾志偉看都不看得獎信封,直接在臺上撕掉,宣佈得獎人是誰的那種超強反差給震驚、大笑,那一年的曾志偉,也是我見過最無法超越的高山。李國煌若要成爲下屆金馬主持人,須配有一個臺灣代表才行,因爲有太多的臺灣資訊需消化吸收。
「非典」成流行,未來幾年,會一路找不同領域的人上陣?陳鎮川說,「不一定,因爲金馬今年是58屆,到了60屆那年,意義跟過去不同,這時就還得請出專業主持人,才能完成重要任務。」金曲、金鐘,也是一樣的。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一次意外,搭上坐看繁華的雲霄飛車人生,過程有俯衝、有驚險,當然也有徐徐微風。熱愛這個工作,因爲每天遊走不同綜藝攝影棚,遇見不同的新鮮事,也因爲工作,讓我走遍大山大水,體會幸福的每一刻,工作是食物,旅行則像呼吸,兩者對我來說,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