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風雨飄搖”,孫正義神話破滅?
三個月前,孫正義與軟銀集團的投資者交談時,他說他的科技企業集團正處於一場“暴風雪”之中。自那以後,該公司的狀況持續惡化。
隨着美聯儲政策即將收緊,投資者對他旗下的願景基金專注於投資科技初創企業感到不滿,該公司一些最受矚目的投資項目在過去幾個月裡遭遇了災難性的損失。
週二下午,軟銀集團將發佈第三季度財報,研究機構Redex Research分析師柯克·佈德裡(Kirk Boodry)預計,在截至12月的三個月內,軟銀的投資組合將虧損21億美元,儘管期間軟銀已將10家公司上市。
損失範圍從印度版“支付寶”Paytm母公司One 97 Communications的災難性IPO(上市後股價連續兩天暴跌),到美國DoorDash當季市值縮水28%,WeWork縮水14%。最重要的是,軟銀最有價值的單筆投資——阿里巴巴集團股價在過去三個月下跌了16%。
新的一年並沒有給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帶來多少喘息的機會:1月是一個艱難的月份,因爲投資者不再看好那些有望在未來獲利的成長型股票。
ARM出售告吹 股價難以提振
軟銀股價已較去年3月的高點下跌了約一半。即使期待已久的回購重啓也未能提振。
三個月前,孫正義宣佈了1萬億日元(87億美元)的回購計劃,但此後軟銀股價仍下跌12%以上了,比東證指數同期5%的跌幅還要糟糕。
研究機構Light Stream Research分析師Mio Kato在Smartkarma平臺上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我們不相信,除了股價大幅下跌之外,還有什麼能讓市場宣佈下行風險已全部消化。”
隨着該公司逐步關閉其SB Northstar交易部門,它正在向其第二支願景基金Vision Fund輸送資金。該基金對150多家初創企業的投資規模小於第一支。
芯片設計公司ARM出售給英偉達的交易,本可爲進一步的股票回購解鎖資金,但由於監管障礙,這場芯片業的世紀大併購算是徹底告吹了。英國《金融時報》最新援引知情人士稱,當地時間週一,軟銀以660億美元將英國芯片企業ARM出售給英偉達的交易以失敗告終。
IPO被視爲一種替代方案,但分析師質疑這一舉措的前景。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Atul Goyal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我們懷疑Arm的直接IPO是否會爲軟銀集團股東創造價值。”
分析師Boodry認爲:
“很難想象軟銀如何在不出售資產的情況下爲購買股票融資。軟銀股價將繼續窄幅震盪,因爲軟銀似乎不太可能在回購方面採取更積極的行動。”
不過,最近出現了一個積極的跡象。阿里巴巴上週五表示,已向美國SEC提交文件申請額外註冊10億份美國存托股份(ADS),這可能使軟銀得以更容易地在美國市場出售其部分股份。
Alicia Yap等花旗集團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日本的軟銀在阿里巴巴IPO之前投資了該公司,所以其很大一部分持股未登記爲ADS。據花旗計算,軟銀持有阿里巴巴53.9億股普通股,相當於6.7376億股ADS,即24.8%的股份。
過去,孫正義一直熱衷於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因爲與他偏好的淨資產價值指標相比,這些股票似乎被低估了。不過,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Atul Goyal和Shingo Ito在上月的一份報告中估計,即便如此,該公司淨資產價值也可能進一步下降。他們預計,截至1月底,這一數字將從1850億美元左右下降到1300億美元左右。
不過,他們指出,這仍意味着該公司股價較資產淨值有很大折讓。他們預計,截至上季度末,該公司每股資產淨值約爲10700日元,而週一早盤收盤時該公司股價爲5388日元。
“接班人”接連離職
就在不到兩週前,軟銀又失去了一位值得信賴的副手,運營大師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ure)因薪酬衝突而辭職。
克勞爾此前已經是軟銀薪酬排名第二高的高管。《財富》數據顯示,他在2020年獲得了1700萬美元的收入。
在截至2021年3月的財年中,軟銀集團報告了460億美元的利潤,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年度利潤。據媒體報道,克勞爾要求獲得2.17%的利潤份額,約合10億美元。軟銀方面沒有對此予以迴應。
克勞爾對軟銀的貢獻在去年WeWork上市時被放大。他在挽救軟銀願景基金對WeWork的部分投資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WeWork曾一度陷入財務困境並中止IPO,不過該公司去年通過SPAC登陸美股市場。
目前軟銀已經任命克勞爾的副手、法國前電信業高管米歇爾·庫姆斯(Michel Combes)爲軟銀國際首席執行官。
孫正義曾大力主張“不拘一格降人才”,甚至設計調整薪酬結構,讓高管擁有更多收入。不過這種向高級管理層支付鉅額薪酬的做法受到投資者的反對。
克勞爾曾被認爲是孫正義接班人的有力爭奪者,另一位可能的候選人是軟銀願景基金負責人拉吉夫·米斯拉(Rajeev Misra)。
克勞爾的離職並非個案。去年,另一位被視爲孫正義可能的接班人——軟銀首席戰略官佐護(Katsunori Sago)也已經離職。
此外,負責軟銀願景基金Vision Fund的高管Deep Nishar和Jeff Housenbold也分別離職,後者出於薪酬原因離開。
幾番潮起潮落 孫正義神話會破滅嗎?
孫正義在投資界可以說是“出道即巔峰”,在投資阿里之前,孫正義靠投資雅虎獲得成功。2000年互聯網泡沫達到頂峰時,雅虎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靠着手中33%的雅虎股權,孫正義身家超過比爾蓋茨,當了3天世界首富。
隨着互聯網泡沫破裂,孫正義身家跌去99%,最終中國的阿里巴巴挽救了他。2000年,在與馬雲見面6分鐘後,孫正義就敲定了2000萬美元的投資。4年後,阿里巴巴推出淘寶時,孫正義又投了6000萬。
雅虎給他帶來了177倍回報,而阿里則是1700倍。隨後的時間裡,他一直在尋找下一個巔峰。
華爾街見聞曾在《十年一覺降息夢》一文中提及,2008年金融危機後,在美聯儲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之下,慷慨的資本催生了一批年輕而又朝氣蓬勃的公司,估值高企但盈利乏力的獨角獸成爲了一種新潮流。
站在潮頭的是孫正義(Masayoshi Son)。
2008年時,51歲的孫正義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這一年他從喬布斯本人手裡拿下日本地區iPhone的獨家代理權,一個全新的時代展開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小個子的孫正義揮擲着千金,在這一輪科技浪潮中左右着他人的命運。
軟銀不斷地募資、不斷地投資,持股的公司數目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2019年時超過了1000家。Uber、滴滴、DoorDash、英偉達……整個科技領域,從尖端科技到生活娛樂,所有新奇的東西,軟銀的投資全都覆蓋到了。
可以說,孫正義彼時的成功與全球央行近乎“直升機撒錢”般的操作不無關係——在日本央行被迫實行負利率期間,軟銀以極低的成本舉債,並將資金投入高成長性的美元資產。在其遍及世界的投資腳步中,處處可見貸款的蹤跡。
然而,伴隨着“潮漲潮落”,大肆揮霍借來的錢,終於在新的全球經濟下滑週期中也絆住了軟銀自身。
接下來的幾年裡,軟銀旗下投資項目不斷爆出鉅虧的消息,包括“共享辦公”巨頭WeWork和衛星運營商OneWeb這兩家給軟銀帶來最大損失的被投公司。
2020年初的軟銀集團跌落到了谷底,本就風雨飄搖的願景基金又遭疫情衝擊,拯救Wework的計劃擱淺,又有連續三家投資組合公司宣告破產。當時,在接受《福布斯》專訪時,孫正義坦承,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企業中有約15家會破產。
但半年過後,孫正義又回來了。2020年疫情爆發後,美聯儲再度開啓“直升機撒錢”模式。隨着科技股大幅上漲,以及願景基金投資組合公司的陸續上市,軟銀集團的投資看起來極具升值潛力。
2021年5月,軟銀集團發佈財報,2020財年淨利潤超越了微軟,僅次於蘋果和沙特阿美公司,成爲全球第三大賺錢的公司,孫正義也重登日本首富寶座。而就在一年前,軟銀還鉅虧近1.4萬億日元,瀕臨財務崩潰邊緣。
只不過,這一次留給孫正義的時間更短。隨着美聯儲緊縮週期將至,軟銀投資組合中的頂級公司估值下滑,這家日本科技集團再度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或許,對於這位早已司空見慣了戲劇性起伏人生的領導者而言,這仍然只是他“300年願景”過程中的一朵“小浪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