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對的朋友」? 專家:擁有共同語言跟價值觀的人

▲在成長的過程中,身旁朋友來來走走,最後只留下相處起來舒服的朋友。(示意圖/CFP)

文/《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絕交也不可惜, 朋友得經過挑選而非盲目蒐集。】

每逢年底,我會趕在聖誕節前寄出手寫卡片,維持這習慣大概有四、五年了,直到二○一六年碰上歐洲行暫停一年,改由訊息祝福。年末是該回顧,當我打開一份存有親密好友收件方式的文件檔,發現有好幾個人名在這兩年間,離開我的核心生活圈。

二○一五年初,跟幾位老友相約到曼谷跨年,一回國就發了一封快兩、三百字的訊息,刻意收斂指責跟情緒字眼,最後不忘祝福。之後,便毅然決然刪掉對方聯絡方式,包括臉書通訊軟體,周遭的人急忙勸和,嚷嚷着相識多年吵完就沒事,既然知道對方個性就盡力包容,朋友還是要當,不解爲何我的反應如此激烈,需要鬧這麼大,擺明絕交的態度如此堅決。

人際關係里老是被「包容綁架」,彼此不合適卻一味忍受,就因爲一句「我們是朋友」。

當初形影不離,去到任何場合都說好同進退,緊急通話鍵設定成對方名字,是曾經的摯友室友,並非第一次出國的地獄旅伴,彼此有將近十年的感情基礎,同屋檐下的生活整整四年。後來因房東租金才搬離同住的房子,各自往理想生活走去,再聚首就是這趟跨年行。

我淡淡回說:「你說的沒錯,朋友也是牀頭吵架牀尾和,可是我不想要這個朋友了。」聽起來很冷血,但整趟旅途中有幾次激烈爭吵,六親不認的把我往死裡罵,翻舊帳不夠還跨越底線,猛戳痛處。當下選擇沉默並試着沉澱、理性以對,不想被情緒牽走而失去判斷能力,因瞭解換來傷害纔是讓人真正難過的點。

回國後的幾個晚上,腦筋里老轉着同個問題:「朋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最後理出答案,現階段的我需要的是摧毀不了的安心感,如果感受不到, 表示這個人沒有走進心裡, 不想強留, 於是失和不再和好, 成爲年過三十處理人際的灑脫態度。中間和事佬開始細數他的優點,例如幽默、直率跟善良,試着軟化僵局,可惜此刻我通通無感

不是不要這個朋友,而是不需要了。三十歲以前,我很迷信人脈存摺,可能是學藝不精就貿然亂衝,努力織了一張易破的網,禁不起風吹雨打,時常再花兩倍、三倍,甚至更多的心力在修補破洞。直到這兩年才發現,我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張網,而是一條堅固的繩索,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拉一把,而我能交出信任並用雙手緊緊抓着。

歲月硬生生把我們催熟,熟到不再害怕寂寞、害怕孤獨而強迫自己社交,人際減法的年紀已到,更明白交朋友是挑選,而不是蒐集。一週七天扣掉白天工作,剩下週末跟五次晚餐,假日留給興趣跟學習,扣掉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剩餘兩次的飯局額度,只留給想好好維繫感情的朋友。

爲數不多的交際時間,想要知道朋友最近在忙什麼、煩惱什麼,男友女友老公老婆爸爸媽媽、家裡小孩外傭小貓小狗好不好,聊天內容大可以沒營養,越無腦越好,而不是半生不熟的社交語言。當對方高談闊論着讓人毫不在乎的話題,最近跟哪個藝人走很近,誰誰誰在追他,最近又要被招待去哪裡玩,週末的電音派對要怎麼弄到貴賓席的票……等種種玩樂

基於禮貌我通常會順着毛摸,可能是年紀大了厭倦忍受,多看一秒都是折磨,更別說花力氣翻白眼,索性就放生不往來。即使從前很要好,但現在的我早已脫離原先的生活狀態,追求不同層面的滿足。哪怕曾經熱烈,此刻沒有共同語言跟價值觀的人,能淡就淡吧 !

我曾經念舊又善感,身邊朋友一個都不想少,但這兩年一有磨擦、爭執,便決心不強留、不求和,心裡反而輕鬆許多。大浪掏沙留下的纔是珍貴,好好經營現有的人際,而不是像只八爪章魚盲目地抓,需不需要的都想緊抓,應該讓自己的「好」變得有價值,留給值得的人。

#人際不是網而是堅固的繩索

有時不是不要這個朋友,而是現在不需要了。請將爲數不多的交際時間,留給此刻擁有共同語言跟價值觀的人。

★本文經悅知文化授權,摘自《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