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包子打狗 壽險前11月花1,838億買匯率避險
壽險業近來每年都有上千億元「一去不回頭」。據金管會26日公佈,今年前11月壽險業整體匯兌成本已高達新臺幣2,483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2,30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由於國外投資部位逐年增加,且新臺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大,造成壽險業升值也痛、貶值也痛。
保險局更首次公佈,今年前11月壽險業用來購買換匯契約(CS)或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的金額,高達新臺幣1,838億元。這部分是淨付出成本,即如同肉包子打狗,永遠無法收回;今年11月底新臺幣比去年底是小幅升值0.7%,因此避險契約部分出現356億元的評價利益,但同時間若完全未避險,匯損是975億元,扣掉評價利益,前11月淨匯損619億元。
到今年10月底,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近新臺幣17.6兆元,其中,外幣傳統保單部分由保戶自負匯率風險,可以不用避險,剩下的部位每月的匯兌損益都會影響壽險公司的獲利。
而今年新臺幣兌美元曾單月貶值近2.3%,也曾隔月就大幅升值逾1.7%,9月及10月單月都升值逾1%,11月雖小貶,但新臺幣相對亞幣強勢,造成壽險業亞幣部位亦出現匯損,也就是今年除了5月單月出現匯兌利益1億元外,其他各月匯兌成本都是節節上升,10月一個月就470億元,11月亦有196億元,累計今年前11月匯兌成本已達2,483億元,全年可能上看2,700億元的歷史新高。
今年前11月壽險業稅前獲利1,687億元,雖比去年同期多賺600億元,成長55%以上,但10月及11月都是獲利回吐,除了保單初年度成本外,最大原因還是匯兌成本增加,成爲獲利重擔。
整體來看,今年前11月壽險業淨匯損是新臺幣619億元,淨提存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26億元,再加上付出避險契約成本1,838億元,所以整體避險成本2,483億元,淨匯損部位只要壽險公司沒有立即換匯需求,就只是帳面損失,不會實現,準備金是提列在帳上,未來有匯損可以收回,只有1,838億元是一去不回頭,單純爲了護住帳面獲利的「真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