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專家:臺灣加入CPTPP有助提升臺日同盟效率

伊藤指出,臺灣、中國的加入具戰略意義,夾在美中之間感到爲難情況可獲得緩和,可善用CPTPP做爲緩和區域內緊張的手段。(圖/中央社)

日本亞洲調查會昨天在東京舉行探討臺灣參加CPTPP的研討會,與談人之一的日本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研究員伊藤信悟表示,臺灣加入CPTPP有助於提升臺日同盟的效率。

日本每日新聞社旗下的亞洲調查會昨天在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辦一場以「美中對立與COVID-19疫情下的東亞經濟安全保障—供應鏈動向及臺灣參加CPTPP問題」爲題的研討會,與談人包括伊藤信悟、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亞洲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調查員佐藤幸人等。

針對中國、臺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伊藤指出,臺灣、中國的加入具戰略意義,包括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和供應鏈的效率可提升、高水準的國際規則可建立規律,夾在美中之間感到爲難情況可獲得緩和,可善用CPTPP做爲緩和區域內緊張的手段。

伊藤說,臺日有很多共同的課題,包括少子高齡化、人口減少、能源的穩定供應、綠能的運用,以及運用5G、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的數位轉型(DX)、臺日合作進行全球供應鏈的重整及海外市場(東南亞市場等)的開拓、防災、防疫的加強等。臺灣加入CPTPP的話,有助於提升臺日同盟的效率和推動。

他指出,在美中對立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臺灣的經濟表現良好,2020年主要國家和地區大半經濟陷入負成長,但臺灣經濟成長達3.1%,成長率高於中國。臺灣防疫有成,加上出口及民間投資持續擴大,經濟得以維持正成長。

伊藤還分析臺灣和中國維持經濟正成長的異同。在出口方面,臺日都持續擴大出口,但不同的是,中國靠出口疫苗、口罩等較多;而臺灣靠出口IC產品的情況明顯,中國的電腦及零件、電話、局部區域網絡 (LAN)、區域網絡 (WAN) 等出口低迷時,臺灣的出口擴大。

在投資方面,臺灣和中國都穩健成長,但中國是以不動產帶動;而臺灣是以製造業帶動投資。臺灣發展IT產業,尤其是致力於半導體產業的情況明顯。

伊藤也說明臺日在供應鏈重整方面作法不同。他指出,美中關係對立、疫情發生後來自中國的零件供應中斷的情況明顯,促使全球供應鏈重整。很多日本企業有感於「脫鉤」(decoupling)的必要性。

他說,日本的國際協力銀行(JBIC)調查顯示,約3成日本企業已做好「美中脫鉤」的因應,調整爲建立「地產地消」型的供應鏈。不過,日本企業從中國出走的情況仍有限。相較於日企,臺灣企業2018年以後分散供應鏈的情況漸明顯。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以視訊方式參與這場研討會。他表示,臺灣若無法加入CPTPP,國際競爭力恐下降。他認爲,臺灣要加入CPTPP最大困難處在於中國的壓力等政治因素,尤其有很多CPTPP的會員國都是中國第一大和第二大貿易伙伴。

他說,另外則是經濟部門,尤是對農業的衝擊,臺灣將針對美豬進行公投。不過他認爲臺灣很快會有國內共識,因爲加入CPTPP是重要目標也是當務之急。

他強調,臺灣有完整的產業鏈,如果加入CPTPP對所有會員的供應效益、半導體優勢及資金面都能扮演要角。他盼美國拜登政府在期中選舉前考慮重返CPTPP,這樣對臺灣加入CPTPP會有較大的機會,他也期盼日本能大力協助臺灣加入。

他說,臺灣如果無法加入CPTPP,將造成高關稅產業外移、貿易條件惡化、產業將集中在不受關稅影響的半導體、資訊電子產業,這將造成產業全面升級受阻。中長期的隱憂則是吸引外資能力降低、產業外移加速、經貿談判人才斷層,以及在法規、稅制、環保、勞工權等方面缺乏與國際接軌。

他表示,臺灣與美國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復談,期待能漸漸形成經濟合作協定(ECA),進而成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BTA)。不過,他同時指出,臺灣必須付出代價,包括投資和雙方合作,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等。

佐藤幸人則是分析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徵與強項,並指出臺灣的新挑戰,包括髮展半導體的話,以中長期眼光來看,臺灣面臨人才、土地、水、電力等的制約。

他說,日本政府對如何讓日本的半導體設備、材料維持優勢,高度關心,因此招攬臺積電在筑波成立研發據點。日媒報導說,總經費約370億日圓(約新臺幣90億元),日本政府將支援半數。

此外,日本政府鑑於半導體缺乏,仰賴臺灣也有風險,因此招攬臺積電到熊本設廠。日媒指出,總投資額約8000億日圓當中,日本政府最多將補助半數。他指出,臺積電近年是一邊建晶圓廠一邊提升技術,如果是這種模式,要建設新晶圓廠的話,是否日本政府還要提供鉅額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