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確保穩供 聯手外商 極力提升本土自制率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1」效應發酵下,日本多數企業對國際化佈局的進行不遺餘力,但半導體領域剛好相反,日本積極的邀請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外商赴日投資,目的不只是進行供應鏈的補鏈、強鏈,更要整合力量成立Rapidus鎖定先進製程,提升本土自制率,以確保穩妥的晶片供應來源。

1980年代的日本,是全球半導體王國,其後因美國壓力與自身發展策略錯誤,導致製造領域快速式微,但不容忽視的是,日本在半導體材料、設備上的強大實力仍在,材料市場全球市佔近5成,設備市場佔約3成。

真正讓日本對自己半導體供應鏈弱點產生警覺,並非國際政治衝突或中美科技戰,而是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當時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全球供應鏈大亂,作爲汽車、家電與電子大國的日本,面臨晶片缺貨導致工廠被迫減產、停產的局面,產業與經濟安全都遭受衝擊,讓日本危機感急升,決心要在扶桑四島上重新打造半導體供應鏈。

具體的行動上,全力培養「國家隊」是重中之重的策略。2022年8月,在日本政府支持下,電裝、鎧俠、軟銀、Sony和豐田汽車等八家企業聯手成立的Rapidus,現正在北海道千歲市建廠,目標鎖定於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

另一項重要的決策則與臺灣有關。2023年5月,日相岸田文雄邀請臺積電、三星、美光、英特爾等七家半導體巨頭開會,希望這些外企在日本能進行更多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臺積電投資的九州,雖擁有傳統供應鏈的基礎,但觀察各家外資廠商的佈局,實則遍佈日本全境。例如,力積電聯手日企SBI控股,在東北地區的宮城縣設廠;三星計劃在橫濱設立封裝測試產線;美光則投入巨資打造廣島記憶體工廠。至於英特爾,選擇攜手14家日企,在近畿地區投入半導體封裝製程。

日本政府的政策是,希望外商多與日本供應鏈業者合作,藉以逐步提升本土半導體供應鏈自制率。曾在Sony半導體制造部門任職、現爲臺積電熊本廠(JASM)社長的崛田祐一表示,JASM目前在當地採購的比重約爲25%,2026年計劃提升到50%,2030年達到60%。九州經濟連合會會長倉富純男也提出呼籲,希望臺積電分享更多需求的訊息,擴大對日本業者的採購與合作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