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森蘋果名聲遠播 臺灣水果何以不行?

▲從日本行銷蘋果反思臺灣。(圖/記者李孟璇攝,以下亦同)

記者李孟璇/日本青森報導

臺灣一年四季都盛產水果,但知名度卻遠不及日本蘋果、南韓水梨紐西蘭奇異果,讓人不禁反思,臺灣水果何以不行?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日本青森蘋果行銷及政府的作爲,也許可以成爲我們學習的對象。

日本青森縣的蘋果產量佔全日本的一半以上,且生產比率逐年增加,以去年來說,生產了46.8萬噸蘋果,佔比達57%,目前主要的品種富士喬納金、津輕、王林陸澳,近來則主打由富士和王林接枝而來的土岐蘋果(TOKI),而過去3年,不論縣外、縣內銷售收益皆逐年增加,2012~2014年銷售總額(縣內外及蘋果加工)分別達786、903、1,037億日圓,維持近15%的年增率,主要是靠着研究單位研發好吃的蘋果,加上當地政府及民間力量相互支持,才讓蘋果產業發揚光大。

青森縣最早是在明治8年(西元1875年)開始有蘋果樹栽培,到了明治30年後因病蟲害蔓延,導致廢園狀況發生,因此設立了蘋果研究所,目前主要有栽培部、品種開發部、病蟲部。爲了解決蘋果樹齡老化帶來生產力不足等問題,他們開發了矮化栽培無袋栽培等省力、省錢的生產方式,並研發出不同口感、貯藏性佳的蘋果品種,同時也負責提升採收、選果、施肥、除草除蟲等採後處理田間管理工作,政府每年大約會撥1.3億日圓的經費給蘋果研究所。

▲青森縣知事三村申吾

而爲了行銷蘋果,縣市的首長也會親自帶隊拜訪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如青森縣知事三村申吾就曾到臺灣拜訪,除了表達對青森蘋果全力行銷的謝意,他說,青森蘋果是水果界中的名牌,希望透過不同的行銷活動,可以讓大家看到蘋果就想到青森。

不過只有政府支持是不夠的,民間力量也很重要,青森縣蘋果對策協會會長加川雅人表示,政府雖然會提供部分補助經費,但大部分的銷售活動是由販售蘋果而得的公基金來運作,他說,目前協會底下的JA農協、商社兩個系統,每賣一箱10公斤裝的蘋果,就會有7元納入基金作爲廣宣費用。

且除了JA農協、商社兩個管銷系統,還有擔任生產角色的農民,加川會長說,這三個組織人員各司其職、缺一不可,他進一步表示,JA在全日本都相當有力量,各地的農業推廣都靠它,不過在青森,是由三個不同面向組成,如果只單靠某一方,青森蘋果是沒有辦法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他舉例,若只靠農民本身,產品很難銷售到海外,因此結合三方力量才能促進產業發展。

▲商社代表市場競標蘋果。

在商社運作上,主要是當地會有一個交易平臺,讓農民可以將自家蘋果賣到商社,只要將蘋果送到果菜市場,商社就會派代表競標購買,青森縣蘋果對策協會事務局長高澤至指出,目前青森縣約有100多家商社,擁有自己的標籤及冷藏空間,到了盛產期就會到果菜市場標下自己想要的蘋果。

這每一箱可放20公斤,以弘前青果市場來說,一季會有550萬箱的蘋果在這邊被叫賣處理掉,大約整個青森縣會有四分之一的蘋果將在這裡進行批發,每天早上7點30分開市,蘋果大盤商就會帶着商號的帽子賣力競標,且特別的是,因爲蘋果貨量過於龐大,所以採用人工移動式競標,高峰期最多會有3組人馬進行競標,而被販售的每箱蘋果都會有生產履歷,可以讓買家知道蘋果是從哪個農家出產。

但這麼多的蘋果,難道不會有賣不出去的狀況嗎?事實上,就算是受傷的也會有人出價,由於低價還是有它的市場需求,交易中心只負責收納所有農家送來的產品,不會選貨,商社可以針對自己所需,如果是要將蘋果加工做成甜點、榨成果汁等,對蘋果的外觀並不會太在意,可依照自己想要的應用方式,來競標不同品種及等級的蘋果。

至於農協的部分,就像是臺灣的農會,負責提供農民生產規劃、安全生產、水土檢測、生產改進和運銷協助,尤其果農把蘋果送到這裡,可以放在冷藏庫中保存,隨時出貨,JA農協蘋果部蘋果課玉田雄一表示,廠內有增加保鮮時間的「CA儲藏」設備,可讓消費者一整年都能享用到新鮮蘋果,另一方面,透過嚴格的選果過程,可以幫農民向賣場談到好價錢。

▼河東蘋果選果廠。

而爲了強化青森蘋果的對外形象,他們還有多元的行銷活動,在青森縣內會定期舉辦「蘋果小姐」選拔活動,他們會到進口國家如臺灣、中國大陸等,進行促銷宣傳;另外也會在消費國進行通路試吃、促銷與陳列活動,尤其賣場會配合放置吊卡海報加強 ,以添加豐富性與活潑性;再者,也提供宣傳物品、刊登廣告,透過不同的話題促進蘋果行銷、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反觀臺灣,在外銷上並沒有好的作爲,應該以國外作爲借鏡,積極推動國際行銷計劃,另外也能效法國外的安全管控及檢測機制、提升貿易商的經營能力,或許能爲臺灣在國際市場上找到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