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勝利組」更容易隱藏問題!網熱搜關鍵字「微笑憂鬱」心理師解析

微笑鬱症(Smiling Depression)指的是「有憂鬱問題,但卻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示意圖/《小丑》劇照,華納兄弟提供)

文/洪培芸摘自/寶瓶文化《微笑憂鬱》

毫無預警就殞落的生命──愈來愈多,不容輕忽的「微笑憂鬱」

許多人心目中的喜劇泰斗主演過無數經典電影,《春風化雨》、《野蠻遊戲》、《心靈捕手》,甚至得獎無數的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你還記得嗎?或是主演《王牌天神》、《楚門的世界》的金.凱瑞(Jim Carrey),他的眼神及招牌誇張表情讓人印象深刻。還有童星出身,笑容甜美,常在愛情喜劇電影現身的茱爾芭莉摩(Drew Barrymore)──他們,都曾受憂鬱症所苦。

▲許多喜劇演員私下患有憂鬱症,在國外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一詞,臺灣近來發行第一本書探討。(左圖/羅賓威廉斯,達志影像;右圖/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佛萊,取自維基百科

關於微笑憂鬱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學者拉姆絲(Olivia Remes)指出,微笑憂鬱症(Smiling Depression)指的是「有憂鬱問題,但卻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這樣的人,表面看起來很快樂,內心其實非常憂鬱。

.憂鬱問題

從憂鬱情緒到憂鬱症,是一個連續向度的光譜,也會在兩極之間持續不斷地變動。

情緒會因着每一天的生活事件,或大或小的外在刺激,讓人措手不及的緊急狀況,長期累積的重重壓力,來自社會、家庭環境或個人擁有的內在信念、性格及行爲反應模式,而交錯影響及變化着。因此,關於情緒的覺察不能輕忽,而憂鬱問題更是不容小覷。

.成功將問題隱藏

這讓我想到,微笑憂鬱的族羣往往能力也相當優異。

換言之,他們可能是該領域中的佼佼者領頭羊,在他人的眼裡就是成功、傑出及優秀的代名詞簡言之,就是「人生勝利組」。同時,對旁人而言,他們可能都沒有「客觀的憂鬱理由」。也就是,有工作、有車、有房、有伴侶、有父母、有兒有女……什麼都有。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既然應有盡有了,是要憂鬱什麼呢?其實,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主觀經驗」裡,外在客觀現實如何,旁人看來有多美好,跟當事者的內在主觀世界,往往都是天壤之別。

名人自殺,只是冰山一角

生命如同一場戰鬥,誰能來幫助自己?除了名人案例,更多的,是看不見的黑數。對我而言,能夠勇敢面對,甚至願意在鏡頭前分享自己走過憂鬱歷程的名人,非常地勇敢,更是了不起。他們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故事,那些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敢公諸於世,甚至連對親近的人都不願揭露的憂鬱經歷。

因爲他們必須自我揭露,承認自己並不如大家所以爲的正向積極,光鮮亮麗;要承認自己,所有的徬徨、脆弱、軟弱、黑暗甚至毀滅性的一面,還有許多撐不下去的夜晚,都在無聲地哭泣。他們讓大家知道,憂鬱並不可恥,更是不罕見。

不僅是前述的公衆人物,我們日常生活中周遭的人呢?身爲創業第一代,隨時枕戈待旦的「老闆」,在公司裡運籌帷幄的「高階主管」,看不見照護及責任盡頭的「長照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或者孩子需要時時跑醫院復健,因爲有發展遲緩的「主要照顧者」;看起來是核心家庭,其實是「僞單親」的族羣,甚至是老公去大陸經商,早已另組家庭;或老婆有躁鬱症,時常發怒,但是爲了事業形象,還有面子,只好繼續當貌合神離的「假面夫妻」;不被家人接受及祝福,被人歧視及訕笑的「同性戀族羣」;還有長年的「慢性疾病患者」,目前只能控制,但無法徹底根治的癲癇、僵直性脊椎炎,以及各種免疫系統疾病,例如干癬、紅斑狼瘡等。

這些人之中,大都是兢兢業業、克盡職守,看起來正向開朗,也充滿正能量。甚至很多人在大衆心中,就是正能量女神的化身、激勵男神的象徵。然而私底下,在許多人看不見的那一面,卻是高度焦慮、長期憂鬱、持續失眠。

在憂鬱症與正常之間:我們都遊走在灰色地帶

沒有得到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的診斷,沒有吃抗憂鬱劑,並不代表不曾憂鬱、不會憂鬱,或毫無憂鬱的情緒。

所有的人,每天、每分、每秒都在兩端之間遊走着。我們都一樣,差別只在於此時此刻的你,是靠近淺灰色那一端,還是深灰色那一端。

每當出現自殺新聞事件,所有人就會開始努力拼湊自殺者的憂鬱樣貌。如果找不到憂鬱症的證明,也會去找出其他的蛛絲馬跡。總之,就是找個理由及解釋,說明他爲何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

拼湊出憂鬱症的樣貌並不困難,但這一切其實都是事後諸葛。人都有一種傾向,就是「選擇性」地蒐集證據。也就是,去採訪他身邊的親友,去找到足以支持他早已憂鬱的痕跡。然而,那又如何呢?時光無法倒流,憾事無法挽回。

真正重要且關鍵的是,如何不在憾事發生後,才悔不當初、長吁短嘆,徒留親友的傷痛與遺憾永遠刻在心中。還有,所有人如何能及早自我覺察、辨識及瞭解內心的訊號,讓自己處在安全的網絡,而不會走到選擇結束生命的這一步。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微笑憂鬱:社羣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一書,作者洪培芸,臨牀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牀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執業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儼然成爲當代人最容易纏身,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洪培芸心理師針對此現象,以親切好懂的文字,從社會環境、角色期待與心理狀態切入,探討對象涵蓋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爲我們打造一帖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期待的良方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