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產品也繃不住了!3.0%預定利率下調漸近

國債收益率下降、存款利率下調,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自然也“繃不住了”。

7月25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獲悉,幾家大型壽險公司近日被監管召集會談,討論關於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進一步下調事宜。

儘管目前還未有監管的正式發文,但據多名保險公司高管向第一財經反饋,接下來調整方向可能是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將從當前的3%降至2.5%,分紅險保證利率上限從當前的2.5%降至2%,萬能險則可能從2%調整至1.75%。

另有保險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分紅險在此輪調整中可能將演示利率一併下調,並與保證利率掛鉤。

預定利率下調漸近

從6月開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即將下調的消息就在市場流傳,隨着近期的一場會議,離消息落地似乎又近了一步。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獲悉,監管近期召集行業內幾家大型壽險公司會談,會議內容與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進一步下調相關。

多名保險公司高管向第一財經反饋,接下來較爲可能的調整方向是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或將從當前的3%降至2.5%,分紅險保證利率上限或從當前的2.5%降至2%,萬能險則可能從2%調整至1.75%。

在切換時間上,預計7月底監管可能正式發文,傳統險的預定利率調整期將給予1個月,即8月底切換;分紅險及萬能險調整期則有2個月,即9月底切換。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監管機構仍未“官宣”,也有險企高管對於監管是否會發文存在不同意見,認爲也可能引導各險企自主下調並通過是否允許產品備案來調控市場,因此,最終的調整幅度及產品切換時間表都未最終確定。

另外,據第一財經瞭解,在此輪調整中,分紅險可能將紅利利益演示的演示利率一併下調,並與保證利率掛鉤。

根據原中國銀保監會2023年初發布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規則》,保險公司對分紅型保險產品演示保單利益時,應當採用保證利益演示和紅利利益演示兩檔演示產品未來的利益給付,用於利益演示的利差水平分別不得高於0、4.5%減去產品預定利率。據瞭解,這其中的4.5%在此輪調整中或將下降爲3.5%及4%,其中3.5%對應2%定價的分紅險,4%則對應1.5%定價的分紅險。

“有這種說法,但並未官宣。”一名保險公司高管迴應第一財經記者稱。

壓降負債成本

在利率不斷走低的背景下,利差損風險一直是懸在壽險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作爲解決這一風險的直接手段,壓降負債成本成了最直接的必然選擇。

因此,儘管去年此時人身險預定利率剛剛經歷過一輪下調,但3.0%預定利率的進一步下調已經成爲行業新的共識。

當前,30年期國債收益率運行至2.5%下方,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創20年來最低。7月25日,國有大行時隔7個月再次集體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全線降至2%之內。

無風險利率的不斷下行,帶給保險資金投資端的壓力可想而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人身險公司保險資金年化財務收益率就跌入了“2時代”,去年三、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的年化財務收益率分別爲2.93%、2.29%及2.12%,呈現逐季下降的態勢。

資產端的收益表現和3%的保單剛性兌付成本相比,形成了“入不敷出”的風險。

事實上,今年無論是監管要求還是公司主動調降,壓降負債成本都是行業重要主題之一。

今年1月起,萬能險結算利率被要求不得高於4%。之後,監管指導人身險公司進一步嚴格落實成本收益匹配原則,部分中小險企萬能險結算利率上限進一步下調至3.3%,大型險企下調至3.1%。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在已發佈6月份結算利率的萬能險產品中,結算利率最高爲3.5%,遠低於2023年底4.8%的水平。

同時,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2024年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去年金融監管總局針對行業共性問題,引導調整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未來將推動保險機構強化資產負債統籌聯動,進一步健全保險產品定價機制,指導保險機構調整產品結構,有效防範利差損風險。

6月末,已經有險企率先自主下架了預定利率3%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並於7月1日推出預定利率爲2.75%的替代產品。同時,亦有險企在近日備案一款預定利率爲1.75%的分紅險產品。

第一財經記者從行業內瞭解到,目前3.0%預定利率的產品已經不能備案,而多家險企已報備2.5%預定利率的普通型產品以及2.0%的分紅險產品。“我們先準備好產品,以備時機合適的時候隨時推出,現在也在觀望市場。”一名中小險企渠道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人身險產品何去何從?

在去年預定利率從3.5%降至3%的調整中,掀起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的銷售熱潮。此次新一輪預定利率下調的消息在市場流傳,儘管監管三令五申禁止“炒停售”,部分險企也對渠道加以控制,但部分銷售渠道及銷售人員的“倒計時”“最後的機會”等等話術仍然隨之而來。

業內人士提醒稱,壽險產品是長期產品,消費者在面對“炒停售”時,不應衝動投保,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產品,一旦投保超過猶豫期後發現不合適將可能遭遇退保損失。不過,也有保險公司人員認爲,距離上次產品切換僅一年,此次產品切換即使落地大概率也不會產生去年此時的效果。

不論切換期市場表現如何,一旦預定利率下調落地,2.5%的新產品吸引力下降無疑是確定的事實,也是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上一次中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因爲利差損風險而下調至2.5%還是1999年的時候。東吳證券表示,彼時隨着產品預定利率的下調,傳統型壽險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市場吸引力嚴重下降,退保增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壽險公司參考國外經驗,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中先後在中國市場引入了分紅險、萬能險及投連險等新型壽險。接下來的十幾年間,新型壽險經歷了持續高增長。

而從去年的預定利率下調開始,分紅險一直被認爲是取代增額終身壽的“利器”,多家險企表示欲將其再次拉回市場中心位置。在業內人士看來,分紅險在保證收益之上有浮動收益,根據產品的經營成果進行分紅,一方面由於其保證收益通常低於傳統型產品,保險公司的剛性兌付壓力較小;另一方面,分紅險有客戶與公司分享經營成果的性質,因此對於部分投資表現較好的公司而言,分紅險從中長期來看可以獲得超過傳統險的收益。

不過,隨着近期多家險企發佈的部分分紅險產品分紅實現率較之前年度有較大幅度下降,有險企人士擔心分紅險口碑下滑,但大多數行業人士仍認爲分紅險是未來壽險市場的一大希望。也有險企高管表示,分紅險和萬能險關鍵在於要嚴格落實監管要求,讓浮動的部分真正浮動起來,與賬戶投資收益率真正掛鉤,而不是錨定同業報價。

同時,多名業內人士認爲,解決“利差損”更爲關鍵的是,在過去粗放的經營模式下,很多險企過分依賴利差,而如今的低利率環境下,險企必須改變這一狀況,轉向死差、費差、利差三差更爲平衡的狀態。例如,險企可以降低渠道費用並利用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費用,而更根本的則是真正做到“以客戶爲中心”,堅持保險的保障功能,持續升級“產品+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形成產品持續創新能力,優化業務結構,降低負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