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何以成爲今年諾獎“大贏家”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人工智能何以成爲今年諾獎“大贏家”

新華社記者郭爽

2024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項中,兩大獎項與人工智能研究相關,先是物理學獎頒給了曾獲圖靈獎的機器學習先驅,緊接着化學獎也將一半頒給了“程序員”。

不僅諾獎得主在接到獲獎電話時表示大感意外,就連諾貝爾獎官方也就此發起兩起投票,強調人工智能與基礎科學的互動。一則是:你知道機器學習的模型是基於物理方程的嗎? 另一則是:你知道人工智能被用來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嗎?

不少人疑惑,人工智能這一近年來才頻頻進入公衆視野的技術熱詞,何以俘獲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芳心”,並一舉成爲本年度科學獎項的“大贏家”?

助力解決傳統科學方法難以應對的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獲獎成果不僅是基礎科學的突破性進步,更顯示出人工智能已成爲推動基礎科學的重要工具。利用這一技術,科學家得以基於此前研究構建新型模型,得以處理海量數據,更新傳統的方法,得以加速研究,推動多領域基礎科學實現新的進展。

得益於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谷歌旗下“深層思維”公司的德米斯·哈薩比斯和約翰·江珀在前人研究基礎上設計的人工智能模型“阿爾法摺疊”,人們現在已可以預測出自然界幾乎所有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另一名對計算蛋白質設計作出突出貢獻的獲獎者、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的戴維·貝克在談到人工智能技術時指出,蛋白質結構預測真正凸顯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使人們得以將人工智能方法應用於蛋白質設計,大大提高了設計的能力和準確性。

人工智能正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傳統科學方法難以應對的問題。曾作爲“阿爾法摺疊”早期測試人員的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學教授麗夫卡·艾薩克森說:“我們傳統上採用費力的實驗方法來分析蛋白質形狀,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這些已解析的結構被用於訓練‘阿爾法摺疊’。得益於這項技術,我們能夠更好地跳過這一步,更深入地探究蛋白質的功能和動態,提出不同的問題,並有可能開闢全新的研究領域。”

基礎科學與人工智能“碰撞”產生巨大能量

本年度兩大科學獎項不僅是對獲獎者和他們成就的肯定,更向人們展示出基礎科學的深刻洞見與計算機科學創新“碰撞”可以產生的巨大能量。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翰·霍普菲爾德和傑弗裡·欣頓是兩名機器學習領域的元老級人物。他們使用物理學工具,設計了人工神經網絡,爲當今強大的機器學習技術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相關技術已被用於推動多個領域的研究。

“正是物理學原理爲兩名科學家提供了思路,而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又被用於推動多個領域的研究,不僅包括粒子物理、材料科學和天體物理等物理學研究,也包括計算機科學等其他領域的研究。”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秘書烏爾夫·丹尼爾鬆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在談到諾貝爾化學獎成果時,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副主任兼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歐洲生物技術研究所主任埃旺·伯尼強調,這一人工智能工具建立在數十年的實驗工作之上,得益於分子生物學界內部在全球範圍內公開共享數據的文化。

改變科研範式推動突破學術邊界

人工智能技術俘獲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芳心”更反映出人工智能與多學科融合,推動科學研究突破邊界這一重要的探索趨勢。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評委鄒曉冬表示,技術與基礎科學的交叉融合未來將成爲常態,而人工智能技術作爲這一融合過程中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將推動科學研究不斷突破傳統框架,實現更加深遠、更加廣泛的創新。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人們對未來的擔憂。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埃倫·穆恩斯說,人類有責任以安全且道德的方式使用這項新技術。諾獎得主欣頓在接受電話連線時也表示,相關技術將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但也必須警惕技術可能構成的威脅。

毋庸置疑的是,傳統科學研究的範式正在轉換。從問題出發,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尋求解決方案,這不僅將在生物、化學和物理等領域中發揮革命性作用,更將推動衆多不同學科的融合,推動科學研究突破邊界,並對人類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英國研究與創新署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執行主席、牛津大學結構生物信息學教授夏洛特·迪恩表示,能在當今從事科學工作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特別是在這些跨學科領域,因爲人工智能不僅開始解決真正困難的問題,而且還改變了我們從事科學研究的方式。

正如伯尼所說,“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和技術發展的潛力是無限的——而這,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