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凋零 中藥行面臨生存危機

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直言:「中藥產業若失去專業人才,將是臺灣很大的危機!」(劉宗龍攝)

中藥行數量

冬天到中藥行抓藥進補是臺灣常民文化,卻快不復見。衛福部原研議「中藥或生藥相關科系畢業生擔任中藥商負責人可行性」,放寬讓中藥學系畢業生也可經營中藥行門檻,卻遭藥師團體反對,新任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直言:「中藥產業若失去專業人才,將是臺灣很大的危機!」對於放寬經營中藥行接班人的門檻,他首度表態:「需要新進人員進場。」

衛福部訂定傳統中藥業者的落日條款,僅1993年2月5日前合法經營中藥房的業者,可繼續中藥材販賣業務,即使2019年,衛福部再增進入中藥販售領域的途徑,可透過藥學系系統進到中藥業,中藥行人才仍快速凋零。衛福部統計,全臺中藥商如今平均年齡已超過60幾歲,中藥行數量更從2005年超過1萬3000多家,2023年全臺僅剩7637家。

因此,衛福部中醫藥司規畫,未來修滿全臺唯一中藥專業系所「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相關34學分、有1年從業經驗,就可經營中藥行。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採穎表示,中藥就是藥,只有藥師可以調劑,爲用藥安全把關,政府根本沒想真正長遠發展中藥,一直喊沒有人才,但事實上,藥師都有修中藥學分,問題出在健保署不給付中藥藥物,纔會沒人想碰。

沈採穎表示,全球預防醫學的興起,加上高齡化來臨,慢性病患變多,臨牀顯示中藥配方可以彌補西藥不足的領域,中藥有機會和條件,應用專業管理,衛福部不要原地踏步。

蘇奕彰表示,中藥產業是龐大的產業鏈,包括採購、種植、炮製,都很需要人才,如進口採購藥材,買到假藥或品質不好的都大有可能,例如他自己即使是中醫學系背景畢業,仍買到假的人蔘過,「光是買藥、鑑別力就需要幾百年的傳承,一旦出錯,成本是百萬、千萬的損失」。

「是我們需要藥商,完全不涉及藥師、中醫醫療的挑戰。」蘇奕彰強調,中藥產業若失去維繫專業人才,對國家是大危機,國內養成中藥相關人才的科系太少,即使名額少也不該關掉,政策會維持新進人才暢通管道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