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上頭”的北汽製造:借北汽之名狂刷存在 真實身份出人意料

摘要:這個不斷露面的北汽製造,並不是人們以爲的北汽集團旗下公司,而是另有他人。

記者 | 濮振宇

近來,汽車行業中有一家名爲“北汽製造”的企業,突然動作頻頻,一系列操作讓人眼花繚亂。先是宣佈推出一款新的微型電動車產品,而後又向外展示其商用車基地的建廠進度,此外還宣佈與知名動力系統供應商東安動力達成戰略合作。

北汽,這個已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自主品牌,終於發起了新一輪攻勢?這是不少行業人士看到上述消息後的第一反應。但真相出人意料。這個不斷露面的北汽製造,並不是人們以爲的北汽集團旗下公司,而是另有他人。

5月17日,就北汽製造的情況,經濟觀察網記者以公衆身份聯繫了北京市國資委。北京市國資委產權處相關人士表示,2015年之前,北汽方面持有北汽製造51%的股權,2015年北汽方面持有的這51%股權已經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了,所以北汽製造如今是民營企業,跟北京市屬國企沒有關係。

據記者查詢,接盤北汽製造的民營企業,是在低速電動車領域頗有知名度的富路集團,該集團生產麗馳等品牌低速電動車。近年來,低速電動車企業面對發展瓶頸,想要“轉正”成爲行業正規軍,已經不是新鮮事。

但令人稱奇的是,在北汽集團手裡沒有被玩轉的一家制造廠,到了富路集團手裡卻變成了寶。這家低速電動車廠商,似乎醉心於宣傳“北汽製造”的字眼。而除了給人留下“正牌”的印象,富路集團還有更多的打算。

既不屬於北汽,也不在北京

現在的“北京汽車製造廠”,已不同於當年。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北汽集團掛牌轉讓所持的北汽製造51%股權,轉讓價格爲11699.0077萬元。據天眼查信息,北汽製造51%股權接盤方是北汽製造持股49%的另一家股東——北京汽車裝配廠,後者是民營企業,實控人名叫姚長生。此輪交易2016年5月正式完成工商變更後,北汽製造100%股權均由北京汽車裝配廠持有。

五年之後,北汽製造又迎來了一輪股權變更。2020年5月,富路集團老闆陸付軍通過青島富路實現了對北汽製造的間接控股,還將北汽製造的總部由北京搬到了青島,北京汽車裝配廠則完全退股。

陸付軍被稱爲山東的“低速電動車大王”,他創立的富路集團成立於2000年,早年主要生產三輪摩托車。2014年,富路集團進入四輪低速電動車行業,併成爲山東省內最大的低速電動車企業之一。

北汽製造之所以被轉股,與其業績不佳有關。2001年,經歷重組改制,北汽製造成爲了北汽控股(北汽集團前身)的子公司。2010年,北汽控股以包括北汽製造51%股權在內的資產出資成立了北汽股份,北汽製造由此成爲北汽股份的子公司。

最初,北汽製造是以北汽控股優質資產的身份被置入北汽股份的。但事與願違,後續幾年,與北汽股份整體業績的攀升不同,北汽製造由於產品老化,經營狀況逐漸惡化,業績也持續下滑。

2012年11月,北汽集團將北汽製造從北汽股份中剝離出來,由集團層面直接管理,成爲北汽集團一級控股子公司。管理層級的提升,被認爲北汽集團對北汽製造的重視度提高了,這使外界一度看到了北汽製造走出困境的希望。

不過,業績數據表明,迴歸集團層面的北汽製造發展也並不樂觀。2014年度,北汽製造營業收入爲144930.43萬元,淨虧損高達70019.98萬元,資產總計爲480170.1萬元,所有者權益爲-18823.16萬元。

不改名原因:品牌資產和造車資質

從2015年到2020年,北汽製造歷經兩度易主,但企業名稱卻一直沒有被更改,這背後與其深厚的品牌歷史資產不無關係。

作爲新中國第二家大型汽車製造企業,北汽製造早在1951年就已誕生,1958年由朱德元帥親筆題寫廠名。1951年,北汽製造受中央軍委命令研製出了中國第一輛摩托車;1958年,北汽製造自主研發了北京市第一輛小轎車,並開進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與表揚;1963年,北汽製造開發出中國第一輛輕型越野車——BJ210。

上世紀60年代,在蘇聯不再供應當時中國的主力軍車GAZ-69後。北汽製造承擔起了研製軍車的任務,在GAZ-69的基礎上仿製出了BJ212,並在1965年開始生產,至今累計生產超過200萬輛。

在民用車領域,改革開放後,北京汽車製造廠推出了BJ212的民用版本,以及另一款“軍轉民”車型勇士。另外,北京汽車製造廠還在1983年,與ACM(Jeep品牌母公司)合資,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北京吉普公司。

不僅是品牌歷史資產,北汽製造擁有的生產資質也是近年來行業一大緊俏“資源”。2017年5月後,國家發改委暫停審批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長達一年時間,雖然2018年5月江淮大衆項目的獲批打破了這一冰封期,但後續通過審批的項目仍然寥寥。

因此,收購現有車企成爲了新能源造車勢力解決資質問題最可行的方式之一。富路集團以低速電動車起家,低速電動車不屬於正規新能源汽車,無法上牌。而北汽製造具備越野車(含新能源)、轎車(含新能源)、貨車(含新能源)、客車(含新能源)、軍車、改裝車資質。

富路集團巧用“正牌”身份

北汽製造雖然也頭頂“北汽”的品牌歷史光環,但相關的核心技術資產並未從北汽集團轉移到富路集團。“(現在的)北汽越野在產品技術上和北汽製造沒有任何關係,北汽製造廠(此前的易主)就是一個生產工廠的事兒。”一位北汽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

但對富路集團來說,其第一訴求是通過收購資質,從而獲得正規新能源市場的入場券。國內的低速電動車行業,經過一段時間野蠻生長後,在近幾年遇到政策收緊和標準提升帶來的發展瓶頸。而收購一家擁有正規資質的企業就成了一個捷徑。低速電動車行業已經有不少這樣的案例。如,雷丁汽車收購川汽野馬,河北御捷聯手長城汽車,山東寶雅收購一汽吉林,等等。

富路集團先後打造了麗馳、富路、騏風、陸派四個低速電動車品牌,但到2018年左右業績下滑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山東麗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爲10.44億元,同比下降約20.1%;淨利潤爲5521.23萬元,同比下降約19%。

也是在2018年,富路集團與北汽製造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北汽製造德州分公司,聯合打造新能源汽車。2019年10月,北汽製造德州分公司投產,產品包括北汽豹200、豹100、大貓等車型。從外觀看,大貓原型是“麗馳C01”,豹200原型是“騏風K7”,後兩者都是低速電動車,時速多在50公里內;北汽製造改進後的版本,最高時速升至100公里,可上新能源汽車牌照。

今年1月,北汽製造在青島的新總部在歷經兩年建設後也竣工投產,該項目位於青島萊西姜山鎮。目前,富路集團掌控下的北汽製造擁有青島、德州、臨沂、黃驊四大生產基地,具備年產45萬輛整車製造能力。

獲得生產資質和廠房只是“敲門磚”,富路集團的真正目的,在於立足新能源汽車市場,並躋身汽車行業主流。現階段,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競爭力能否提升。

此前,富路集團與北汽製造合作推出的各類微型電動車未在市場上掀起波瀾。以北汽大貓2020款基本型爲例,該車上市於2020年5月,官方未公佈續航數據,但其10.95kWh的電池容量在同期競品中完全不佔優勢,整車售價卻高達4.98萬元,遠超宏光(參數丨圖片)MINI EV。

而北汽製造最近加強了新產品升級,其宣佈新推出一款名爲S3的車型,定名“元寶”,新車將於5月開啓預售,6月中旬上市。這是一款全新升級的微型電動車,上市後將與奇瑞QQ冰淇淋、五菱宏光MINI EV等展開競爭。富路集團希望新車能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響。

在佈局微型電動車的同時,北汽製造還有着拓展更多汽車細分市場的野心。在“BAW北京汽車製造廠”官網上,該公司的產品規劃已經突破A00級電動車的範疇,新加入了皮卡、MPV、小卡等車型。

近日,汽車動力總成供應商東安動力宣佈與北汽製造達成戰略合作共識,雙方已就北汽製造量產的經典SUV產品、微卡產品及後續全新平臺規劃的皮卡、MPV、SUV等新車型達成了動力搭載項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