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民生視線)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對於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羣體,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給予關心關愛。“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關愛和保護留守兒童,地方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如何更好地從制度層面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孩子們又有哪些新期盼?請看本期報道。
――編 者
地處安徽省西北部的利辛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175萬人口中,在外務工人員接近一半,由此帶來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相對突出。截至今年一季度,利辛縣20.3萬名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達2萬多名。
作爲全國第二批適度普惠型基層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縣和民政部“百縣千村”基層兒童福利體系建設試點縣,利辛縣近年來充分發揮社區、社工、社會組織多個維度力量,建立起“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兒童福利服務網絡。
建立網絡
前不久,利辛縣王市鎮中王社區前尚莊村的留守兒童夢巧又收到了“愛心媽媽”給她帶來的禮物――漂亮的裙子和學習用品。抱着這些禮物,夢巧開心地圍着志願者們轉來轉去。
上小學五年級的夢巧,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平常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夢巧聰明可愛,但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根本照顧不過來。”村幹部劉雲回憶起第一次走訪的情況,連連搖頭。
瞭解到夢巧的情況,劉雲推薦了社工樑惠、張順利對口幫扶。兩位“愛心媽媽”給夢巧帶來漂亮的衣服,幫她洗澡剪頭髮,陪她一起做遊戲。在志願者的定期疏導下,夢巧對“愛心媽媽”們既信任又依賴,變得更加活潑自信。由於家境困難,夢巧的兩位姐姐沒有讀完初中就輟學了。志願者們又幫夢巧聯繫了縣裡的住宿制學校,幫她解決了生活費用,讓夢巧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每次去學校,老師都說夢巧乖巧聽話,成績也在進步。”劉雲說。
利辛縣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爲實現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救助工作常態化,他們依託縣兒童福利中心成立了利辛縣兒童福利指導中心,依託鄉鎮民政辦成立鄉鎮兒童福利工作站,在各村(社區)明確了兒童主任,實現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體系全覆蓋。縣兒童福利院每年對全縣23個鄉鎮的散居孤兒和重點關注的困境兒童進行入戶走訪,村兒童主任負責農村留守兒童走訪。
如今在利辛縣,每個村都有兒童之家,並且設立了村兒童主任。“我們要求村兒童主任每週在兒童之家開展活動不少於一次,重點做好兒童福利政策宣傳等工作。”利辛縣民政局局長閆林說,村(居)兒童主任對於一般兒童每年走訪一次,對其他類別兒童每月走訪一次,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生活學習狀況。
每天下午5點鐘,利辛縣城關鎮和諧社區的兒童之家就變得熱鬧起來。社區志願者服務負責人、兒童主任李曉燕和其他工作人員一道,忙着招呼來這裡看書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們放學後沒有別的去處,兒童之家可以看書、做遊戲、寫作業,我們還會定期組織一些科普講座。比如夏天到了,就要給孩子們講一講防溺水知識。”李曉燕說,日常相處中,孩子們和志願者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些孩子比較內向,但是熟悉之後就願意跟你說說心裡話,比如對父母的思念,還有長大後要做什麼,把我們這裡當作一個有歸屬感的‘家’。”
形成合力
整合救助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共同關愛留守兒童
隔三差五,尚成明就會接到王新發的電話,告訴他自己兒子的變化。“帥帥放假回家了,變得愛說愛笑了!”“這次學習成績有提高,帥帥還被老師表揚了!”電話那頭的喜訊,能讓尚成明高興好一會兒。
作爲鴻福社工服務中心的創辦者,尚成明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帥帥時的場景。12歲的孩子長得比同齡人瘦小得多,沉默寡言不愛說話,一直默默刷鍋洗碗,“稚嫩的肩膀讓人看着心疼。”年邁的爺爺長期生病臥牀,帥帥和大1歲的姐姐成了家裡幹活的“頂樑柱”。姐弟倆分工明確,姐姐做飯,帥帥刷鍋洗碗。除此之外,姐弟倆人還要共同分擔照顧家人的責任。
“姐弟倆都很內向,缺乏家庭的關愛,也沒人督促輔導功課,導致學習成績很不理想。”家訪之後,尚成明跟村裡的兒童主任一起,分析了兩個孩子的情況。“先幫助他們改善困境。”在尚成明和社區的幫助下,帥帥和姐姐辦理了困境兒童補貼,享受到了相關扶助政策,同時專業社工和志願者定期上門,爲帥帥做了兩次心理諮詢,鼓勵他放下思想包袱。
“你要加強運動,可以多聽聽音樂。這樣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和陽光。”志願者開導帥帥,要多和同學們交流,主動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每個季度,尚成明都會和其他志願者到帥帥家走訪,並送上慰問金和書包等學習用品。
去年,社工與志願者共同努力,一起籌集資金,給帥帥家改廁、改水,修建圍牆和大門,讓他們家煥然一新。看到家裡的變化,姐弟倆特別高興,學習的勁頭兒更足了。“有很多的社工和志願者在關心着我和家人,生活變得更加多彩,我也明白了自己應該肩負的責任。”帥帥信心滿滿。如今,姐弟倆都在縣城讀高中,成績一直在進步。
尚成明告訴記者,專業社會組織經驗豐富,專業服務能力強,對於有需求的留守兒童會根據他們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進行專業心理疏導。在提供專業支持的同時,還可以爲他們尋求政策支持、鏈接社會資源,形成合力。
“小孫子現在變化很大,比以前懂事了,見到村裡人還會主動打招呼。這可多虧了村兒童主任和社區工作者的教育啊!”利辛縣王市鎮中王社區前尚莊村村民尚其標感慨,自己今後也要努力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今年12歲的成俊,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時才能回家。奶奶癱瘓在牀,爺爺尚其標在村口開了個小賣部。由於長期跟父母分離,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成俊特別調皮。尚爺爺很是無奈,可又沒什麼好的辦法。“俺們說話孩子不愛聽,又不捨得打罵,可是愁人。”
不久前,村兒童主任尚兵兵在例行走訪時瞭解到成俊的情況。“孩子因爲父母不在身邊,隔代教育帶來的問題十分嚴重。孩子調皮搗蛋,甚至經常在村裡跟同齡的孩子打架。”爲此,他一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開導,另一方面向鄉鎮領導彙報,並錄入信息系統。
每到週末,尚兵兵就會帶着成俊參加兒童之家的活動,耐心給孩子講道理、立規矩。“見到熟人要懂禮貌,罵人是不對的!”看着跟自己父母年齡相仿的叔叔阿姨,小傢伙睜大眼睛,若有所思。經過心理疏導,成俊跟小夥伴一起做遊戲,也能夠安靜下來讀書寫字。“我還能參加你們的活動嗎?我喜歡跟叔叔阿姨在一起。”每當分別時,小傢伙總是期待着下一次。
據介紹,利辛縣在建立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救助機制的基礎上,還建立起動態摸排發現制度,在各鄉鎮統一明確由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分管民政負責人和民政辦主任,對本地留守困境兒童關愛保護負總責,由各村包點幹部帶隊,村幹部全程參與,每季度對當地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排查一次。每次排查結束後,信息將彙總至鄉鎮民政辦,並分村逐個建立檔案,明確救助措施和救助聯繫人。
“鄉鎮民政辦綜合排查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救助工作,做到兒童救助工作有人管、有措施推進。”閆林表示,目前利辛縣已建立並不斷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數據庫,形成縱向到底、信息共享的工作體系。利辛縣還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救助資金納入縣財政預算,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建立,讓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實現了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錢做事、有場所辦事。
(文中兒童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