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溫度問題 首枚3D列印火箭延後升空

路透社報導,高35公尺的「人族1號」(Terran 1)火箭有85%是以3D列印打造,原定美東時間今天下午1時(臺灣9日凌晨2時)自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的發射臺升空。

「相對論太空」(Relativity Space)公司推文指出 ,在3個小時的發射準備期間,火箭第二節的「推進劑熱度情況遞減」,最後被迫取消發射。

業者表示,火箭下次發射時間定於美東時間11日下午1時至4時(臺北時間12日凌晨2時至5時)。

「相對論太空」是美國少數火箭新創公司之一,競相在業界滿足客戶對廉價發射服務的日增需求。他們的構想是以大型3D列印機器來簡化火箭生產線,藉以達成節約成本目的。

至於業內多數其他競爭對手則專注於設計可重複使用火箭以降低成本,諸如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推出獵鷹9號(Falcon 9)火箭。首次發射「人族1號」是爲驗證業者的假設,即火箭的3D列印結構能承受發射及飛離地球的力量。

相對論太空公司的業務發展副總裁布勞斯特(Josh Brost)在原定的發射前告訴路透社:「我們目前準備中的發射作業是個一次展現所有成果的機會。」

各產業普遍應用的3D列印程序,是由機械自主「列印」柔軟、液態或粉狀物質的連續分層,這些分層會立即硬化或聚合成固態的三維物體。物件在設計時則掃瞄自數位藍圖。

「人族1號」仍屬非重複使用的消耗性火箭,能搭載重量125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至近地軌道,業者也在研發同屬3D列印、但體積更大且可重複使用的「人族R」(Terran R)火箭,預計2024年首飛。

目前這類市場需求主因是像SpaceX、OneWeb及亞馬遜(Amazon)等企業紛紛推出低軌衛星羣服務的計劃,預計今後幾年要發送數以萬計網際網路傳輸衛星至近地軌道。

SpaceX用自家火箭發射「星鏈」(Starlink)網絡,亞馬遜與OneWeb則找不同業者發射自家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