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影響咬合+咀嚼!植牙醫材百百種 食藥署6字訣教你選

植牙植體材料牙根模型。(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全口無牙的盛行率爲25.8%,口內牙齒數保留24顆者僅有42.1%,由於缺牙會造成咬合型態改變,影響咀嚼功能養份攝取,同時會造成患者自尊心低落。因此,植牙便成了重建老人身心健康的不二選擇。人工牙根與相關醫材的需求也逐漸上升。爲了讓民衆瞭解自己用的牙材究竟爲何?食藥署特別推出了「認證照、看說明」6字訣,以維護自身權益

人工植牙是目前治療缺牙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造成缺牙的原因,除了生活中的外傷、嚴重齲齒牙周病與不良的衛生習慣,而最主要還是因老年人機能退化、與慢性疾病所致。食藥署醫粧組吳亭瑤科長表示,人工牙根所用的骨內植體及義齒醫療器材審查的第三等級,在出廠前需符合《藥事法》第40、46、47條規定的「查驗登記準則」,符合規定者食藥署纔會核發許可證,目前包括國產與輸入業者,食藥署共發出了252張。

▲食藥署醫妝組吳亭瑤科長。(圖/記者嚴雲岑攝)

「醫療器材許可證說得白話一點,就等於產品保證書。」吳亭瑤說,目前衛福部規定,牙醫需要將牙材外包裝貼在病歷表上,每個病人都有權利知道他們用的醫材是什麼。如果對於產品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至食藥署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如果使用後發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向衛福部通報

臺大醫院牙醫部副主任林立醫師也表示,牙齒爲透過牙周膜韌帶齶骨結合來提供咀嚼等功能,然而隨着年齡老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外傷導致缺牙後,會影響的不光只有單顆牙齒而是整個口腔咬合的平衡。而透過模擬牙根外型的人工牙根植體搭配多樣性的義齒配件可以提供不同口腔內之需求,只要能夠遵循醫師建議的治療計劃,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且定期回診追蹤,便能回覆正常咬合功能。

▼林立德醫師分享植牙各階段照片。(圖/記者嚴雲岑攝)

▼林立德醫師說明哪些患者適合植牙。(影/記者嚴雲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