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假訊息傷害民主 賴清德千字裁示點名新媒體、自媒體、平臺
爲防制假訊息危害,提供數位通訊傳播法修法建議,行政院會13日提出「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報告,院長賴清德會中提出1200餘字裁示,細舉假訊息危害社會秩序、影響社會安定,甚至對國家安全帶來衝擊也傷害民主,並點名過去傳統新聞媒體要求平衡報導,但在新媒體及自媒體盛行的情形下,已失去以前標準,並提醒平臺業者的協力義務。
親上火線打擊假訊息,行政院13日院會除了提出「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報告,內政部也提出「災害防救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加重散佈假訊息罰則,主軸就是打假,賴清德會中針對「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更是提出1200餘字裁示。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轉述,賴清德指出,有人用一張11年前的相片誤導社會大衆香蕉被大量棄置,不僅對農產品交易市場帶來負面影響、傷害了辛苦的農民,也抵銷了政府爲平抑價格所做的努力;9月燕子颱風襲擊日本關西后,一則假訊息讓我國駐外館處飽受批評,最終竟造成一位外交官選擇輕生的悲劇。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圖/記者張一中攝)
賴清德表示,今年初臺灣再度被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評列爲最自由國家之一,這是臺灣社會民主自由人權的驕傲象徵,惟隨着新興網路科技與社羣媒體的發展,散播錯假訊息的現象日益嚴重,不僅在臺灣,在各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也都成爲不可迴避的重大議題,他批評,假訊息蓄意形塑「假的公民社會」,企圖傷害正常的民主秩序,各政府機關均有責任加以即時查證澄清。
對於行政院強打假訊息,賴清德說,政府推動修法工作則是在兼顧言論自由與社會秩序的前提下,以更有效、快速的因應能力,啓動自我防禦工程,推行相關法制規範,致力打擊假訊息的危害,並籲請國人及平臺業者都能一起努力,共同協力防制假訊息,確保公共利益,鞏固臺灣的民主制度。
假訊息防制,賴清德也點名媒體角色,他說,過去傳統新聞媒體要求平衡報導,但在新媒體及自媒體盛行的情形下,已失去以前標準,因此,未來要進行更多溝通,能與媒體及平臺業者成爲夥伴關係,持續加強與媒體、平臺業者甚至社會上有不同意見者溝通說明,避免誤會持續擴大。
針對平臺業者協力義務,賴清德則說,必要時也要清楚說明,並未課與其查證責任,判定是否爲假訊息是由法院作最後決定,不是平臺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