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登場 學者:塑廢管理討論度高
全球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會議上午在南韓釜山開幕,場外有環團手持各式減塑布條及手板,呼籲第五次談判會議訂出具體減塑公約。聯合報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今天登場,現場的學者認爲,本次談判至少會有架構,可能依環境、政府措施逐年加嚴,相信對塑膠廢棄物管理會有比較具體的內容。
全球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INC-5)於今天至12月1日韓國釜山展開爲期7天會議,透過具法律約束力約束全球的協議,針對塑膠和其產品的生命週期及對應的塑膠污染問題進行各階段管理;本次會議視爲5輪談判中最關鍵的會議,預計將以去年所提出的草案爲框架,專注於達成最終公約草案的訂立。
環境部今天舉辦「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會議開幕,制定全球共識污染治理方案」記者會。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環境部正在擬訂「循環經濟促進法」草案,最快明年送審,配合現在正在進行的全球塑膠公約,若有明確的減塑進展,也會進一步討論納入草案中。
記者會中並與正在韓國釜山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校長兼工學院院長兼環境與衛生安全系教授樊國恕視訊連線,掌握現場情況。
樊國恕表示,今年第5次談判參加人數3800人,較前次2500人增加很多,現在公約有32條的草案,大會分成4個工作小組討論條文,按當初的規畫,今年底之前要定案,之前很多分歧的意見希望能收斂。
樊國恕進一步說明,小組討論分別爲第1小組針對塑膠產品,一次性塑膠、包材等產品限制,另外還有針對化學添加物、生產管理等;第2小組是針對塑膠廢棄物管理;第3組是財務規畫、能量建立,如何執行;第4組則是環境監測、國家報告如何撰寫等。
樊國恕評估本次談判至少會有架構,至於多鬆、多緊,就要再觀察;如氣候公約至今也談了29次,也是按環境、政府措施逐年加嚴;相信對塑膠廢棄物管理會有比較具體的內容,目前都正在討論。
樊國恕指出,由於未來是否對生產端是否要管制正在進行討論,現場有各立場的遊說團體,不論是NGO、或是化石燃料團體都有來溝通;生產端的阻力較大,若以整個環境的論點,還是希望源頭管理,取得一致性的看法才能訂下公約。
值得一提的是,樊國恕說,其實臺灣部分措施已經做得滿先進,如自備環保杯,在這屆談判會場也模仿臺灣,不提供瓶裝水,要自備自己的杯子,相信「這之後會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