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颱風日遭電線勒頸 臺大醫院植入主動脈「長成氣管」
24歲從事服務業的曾先生(右3),去年10月小犬颱風期間,下班時騎機車返家,遭路旁掉落電線繞頸,臺大醫院以主動脈植入,增生成爲氣管,爲全球首例。記者林琮恩/攝影
24歲從事服務業的曾先生,去年10月小犬颱風期間,下班時騎機車返家,遭路旁掉落電線繞頸,造成上半段氣管嚴重破損,至鄰近醫院急救氣切後,送至雲林臺大分院,以腳趾甲填補氣管缺口,仍無法改善阻塞情況,轉送至臺大總院,由氣管移植團隊,以大愛捐贈的主動脈植入,增生軟骨成爲氣管,爲全球首例以主動脈修補氣管破裂的案例。
臺大醫院氣管移植團隊計劃主持人、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較短氣管病變可藉手術接合,但因重大外傷、腫瘤增生導致的氣管狹窄,若超過5公分,即必須進行氣管重建或移植,器官捐贈或人工氣管移植,容易形成嚴重排斥反應,爲胸腔醫學一大挑戰,曾有義大利醫師以人工氣管移植,卻造成9位病人中8人死亡,引發爭議。
「主動脈植入成爲氣管,就像以梨子枝接上蘋果樹,結果長出蘋果。」陳晉興說,法研究團隊發現,以大愛捐贈的主動脈植入病患體內,並以氣管支架維持形狀,移植的主動脈會增生內皮細胞、軟骨細胞,成爲真正的氣管,此技術可行的主因,是主動脈與氣管大小、形狀相似、具足夠彈性,且術後沒有排斥問題,不必使用抗排斥藥物,患者也不像氣管移植,需要與捐贈者血型相符。
「重大氣管創傷病人,若非當場喪命,就是必須終生使用氣切管維持呼吸。」陳晉興表示,曾先生雖遭電線纏繞導致上半段氣管塌陷,但研判因皮膚外傷形成缺口,才能維持呼吸,撐到鄰近醫院緊急處置,並在案發21天后,至臺大醫院接受主動脈重建手術。不過,因聲帶周邊神經受損,曾先生目前只能以氣音說話,後續還需由耳鼻喉科會診,研擬醫療措施。
臺大醫院自2018年開始主動脈組織工程重建氣管的動物實驗,2020年七月向衛福部提出臨牀試驗申請獲准,截至目前已執行5例,成功率爲60%,其中2例因癌症嚴重、身體過度虛弱而失敗 。曾先生的治療成果,於今年7月被美國胸心血管外科雜誌技術專刊(JTCVS Techniques)接受刊登。
「這是救命的治療方式,許多遭遇急難的患者,經濟狀況不是很好。」陳晉興表示,主動脈重建氣管手術成本約150萬元,由該院醫學研究部撥款支付,院方已向衛福部提出申請,希望主動脈氣管重建手術,成爲常規醫療,或健保給付。
目前主動脈來源是各地器官捐贈者,取下的主動脈冰存在臺大醫院,可在6個月保存期限內用於手術,每段捐贈的主動脈可爲2位患者重建氣管。陳晉興說,院方已與臺灣大學合作,研究以基因改造豬隻的主動脈用於氣管重建,盼未來提供急難患者更穩定的主動脈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