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重組!臺商重心轉移 東協成爲新熱區

向來被喻爲「世界工廠」的中國,是臺商海外投資的大本營,也是出口佔比最高的市場。然而,美中貿易戰加上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後,此一情勢正在逆轉。(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臺灣過去對中國的經濟依存度很高,而被喻爲「世界工廠」的中國,不但是臺商海外投資的大本營,也是出口佔比最高的市場。然而,美中貿易戰加上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後,此一情勢正在逆轉。

數字會說話,根據經濟部統計,臺灣今年7月的外銷訂單爲542.6億美元,月減率7.8%,年減率1.9%。若以排名前3大貨品7月的外銷訂單來看,電子產品爲177.8億美元,年增率8.8%;資訊通信產品爲149.6億美元,年減率0.8%;基本金屬爲25.6億美元,年減率24.8%。其中電子產品是今年7月唯一較去年同期成長的貨品,其餘貨品則都衰退。

中國衰退 東協訂單增兩成

而電子產品主要包括半導體、印刷電路板,以及被動元件如電阻器、電容器等,其佔今年前7月外銷訂單總額的33.2%;至於資通與視聽產品主要包括電腦(含PC、筆電及平板)和零附件,以及交換器、路由器、儲存媒體等,其佔比爲26.9%;兩者合計60.1%,可以說是臺灣經濟最重要的支柱。

根據《財訊》報導,若以主要接單地區分析,今年7月來自美國、日本及東協都成長,年增率分別爲6.9%、22.9%及0.1%,但來自中國(含香港,下同)及歐洲的訂單則分別較去年同期衰退22.6%及5.1%。其中來自東協的訂單金額達65.8億美元,年增率22.9%,顯示其經濟復甦力道逐漸增強。

而從臺灣主要接單地區的外銷訂單消長也可看出,中國和東協經濟已經出現一下一上的翹翹板效應。就以今年前7月的外銷訂單總額3935.5億美元來看,來自美國爲1200億美元(佔比30.5%),年增率12.6%;來自中國爲916.8億美元(佔比23.3%),年減率5.4%;來自歐洲爲744.8億美元(佔比18.9%),年增率5.7%;來自東協爲452.1億美元(佔比11.5%),年增率28.6%;來自日本爲196億美元(佔比5%),年減率0.2%。

若再以今年前7月外銷訂單的增減金額來看,美國增加134.6億美元、東協增加100.6億美元、歐洲增加40.1億美元;另外,日本減少0.5億美元,中國減少達52.5億美元。換句話說,臺灣前7月來自中國的外銷訂單減少金額,不但完全由東協增加的外銷訂單填補,而且還多了48.1億美元。

供應鏈重組 中國不再獨強

而根據財政部統計,臺灣今年1至7月出口總額爲2899.7億美元,年增率18.4%,其中出口至中國爲1130.97億美元(佔比39%),年增率8.5%;出口至東協爲490.72億美元(佔比16.9%),年增率爲23.6%;出口至美國爲451.05億美元(佔比15.6%);出口至歐洲爲246.08億美元(佔比8.5%),年增率17.9%;出口至日本爲194.31億美元(佔比6.7%),年增率20.5%。

若以主要出口地區今年前7月出口金額的佔比與去年同期比較,中國的佔比下降3.6個百分點,東協、美國及日本的佔比則分別上升0.7、1.3及0.1個百分點,至於歐洲的佔比則持平在8.5%。

因此,無論是從今年前7月出口金額的成長率或佔比來看,臺灣以往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現象已經改變。《財訊》指出,全球供應鏈重組讓各國在東協及印度的投資腳步加快,臺商將生產基地移出中國也是現在進行式。從此趨勢來看,未來無論是東協或印度都將成爲臺灣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一枝獨秀的時代將成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