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組織難加入 專家:先與日澳簽FTA
「臺灣要積極與日澳洽談FTA,因應ECFA進一步被制裁的可能!」臺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14日在國策研究院研討會上表示,新政府上任後要因應中國恐推出更大經濟制裁的可能,可先與日、澳洽談FTA以分散風險;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陳珮芬指出,政府要擴大新南向政策對臺商的協助。
先與日本談下TA
臺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認爲,目前政府過於輕忽中國開始制裁ECFA的狀況,因爲中國不是要將其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要最小化政權垮臺的風險,因此很容易做出許多看似損人害己的事情,爲了政治目的,中國不排除會對臺灣進行更大規模的經濟制裁,新政府需有因應方案。
另外,李鎮宇提到,3黨的政見發表或總統辯論中,都有候選人說要加入CPTPP或RCEP,但區域經貿組織加入難度太高,只要有1國有異議就會被延宕,而我國與日本關係史上最佳,且未來臺日半導體會有更多合作,他建議先與日本談FTA,還有五眼聯盟中離臺灣最近的澳洲也可先談。
「臺灣金融業對企業的幫助太少!」李鎮宇指出,我國金融業太過零碎,臺灣經濟體全球排名21,但沒有臺灣的銀行進入百大,在臺商面對供應鏈移轉挑戰時,就缺少糧草彈藥的供應,令人遺憾。
賴清德曾在政見發表會中提出對金融業的願景,他建議要協助金融業往國際拓展市場,還有促進併購,以擴大規模。
發行綠色債券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陳珮芬指出,研究顯示,若臺灣碳排量無法達成2030年減半、2050年淨零的目標,是會被國際排除在綠色供應鏈外的,因此除了加速綠色轉型外,在綠色金融方面也要推出綠色債券,不過臺灣在技術與資金上,還是會有能否穩定供應能源的疑慮。
陳珮芬分析,習近平與新冠疫情讓外界看清楚中國的政治風險,進而加深降低對中國依賴的意願,但在中國缺乏資源的中小型臺商,因爲在地供應鏈仍有所求,難進行產能移轉,實務上建議政府可協助有意願遷離的廠商,與新南向既有的臺商合作,強化在新南向上轉移、購買設備與當地供應鏈結合的能力。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