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裝上陣、未來可期 我國氫能產業應用加速落地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首次體驗乘坐氫能源公交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傳統的公交車相比,它運行起來明顯噪音更小,乘坐體驗也更爲舒適。”近日,河北省任丘市首條氫能源公交示範線路正式開通,當地交通綠色轉型邁出了重要一步。乘客周先生告訴記者,這次氫能源公交乘坐體驗讓他感受到交通設施越來越完善,如果氫能源公交能普及更多城市,就能爲大家提供一個更環保、便捷的出行新選擇。
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實現高速試運行、氫能源重型卡車批量交付並投入運營、氫能驅動的共享單車出現在街頭巷尾……當前,氫能技術的應用場景正在持續擴大,創新步伐加速,產業發展迅速駛入“快車道”。
多位專家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進展不僅展示了氫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多樣化應用,也反映了整個社會對於清潔能源和可持續交通解決方案的追求。隨着技術日趨成熟、市場認可度提高,氫能產業正在快速發展,這也預示着一個更加環保、高效的能源未來正離大衆越來越近。
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將加氫站及車用清潔替代燃料加註站、移動新能源技術開發及應用、新一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與應用等氫能技術與應用列爲鼓勵類產業。
氫能產業發展的加速有何深意?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綠色製造研究室副主任李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氫能產業不僅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發展方向,更是支撐綠色能源體系建設的關鍵載體,同時也是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氫能開發利用不斷提速。在國家層面,我國是全球第一產氫大國,在《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就曾明確提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在多位受訪的業界專家看來,上述文件不僅凸顯了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中國致力於推動氫能技術進步和產業化進程,以實現能源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
在地方層面,《2023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5日,合計收錄地方政府發佈的氫能政策438項,這些政策涉及發展規劃、財政支持、項目支持、管理辦法等多個類別。
今年以來,地方政府採取了不少創新措施以促進氫能產業規範有序發展。例如,北京市在上月頒佈了《加氫站運營管理規範》,該規範涵蓋了加氫站的基本要求、體系管理、人員配備、設備維護等八個關鍵領域,爲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針。
浙江省湖州市近日修訂了《湖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設立了新目標:計劃到2027年,實現氫能及相關產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從中央到地方,這些舉措不僅有助於推動氫能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應用,也爲氫經濟的培育和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彭天鐸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推進綠氫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正面臨全球共性挑戰,具體包括綠氫技術成熟度尚待提高、生產成本較高市場需求不足,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短缺。這些挑戰是我國在推動氫能化進程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道路上需要克服的障礙。
面對諸多挑戰,我國正通過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深入推動,致力於使氫能的生產、儲運等環節變得更安全、更高效、更經濟。
道石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洪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在氫能生產方面,去年我國多個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建成投產,這一進展顯著加速了綠氫在國內的實際應用;在氫能儲運方面,國家牽頭開展了純氫管道、摻氫天然氣管道的相關試驗和標準制氫;在氫能的應用方面,氫能在交通運輸、發電、冶金等多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推廣,同時,一系列以綠氫爲原料的綠色甲醇和綠氨項目也在加快建設步伐。
這些舉措共同推動了氫能產業的整體發展,爲實現氫經濟的願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氫能產業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到2060年將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據大約20%的比重。”王洪建表示,這一增長潛力不僅預示着它將催生一個十萬億級別的新興市場,而且將爲高質量經濟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撐。隨着氫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其在推動經濟轉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作用將愈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