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一領域成中歐主戰場 美國被忽略
氫能被認爲是唯一能完全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種類。(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因應氣候暖化,零碳排放清潔能源當道,被視爲能完全取代化石燃料媒、石油、天然氣的氫能尤其是重點,歐盟7月發表歐洲乾淨氫能聯盟(European Clean Hydrogen Alliance)計劃,25年投入4700億歐元(約16.06兆臺幣),德國3大週刊之一、中間偏右翼的《焦點》(Forcus)週四指出,未來清潔能源市場歐洲唯一對手就是中國大陸。
報導指出,所有工業化國家沒有氫能都無法實現氣候目標。而歐盟的乾淨氫能聯盟計劃2024年氫能產量要達到百萬公噸,2030年要增加至千萬公噸,2050年要讓鋼鐵和物流等能源密集產業全部採用清潔新能源。
此外,目前已化石燃料生產的氫氣每公斤成本1.5歐元,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生產的價格是5.5歐元,該計劃希望2030年使兩者成本一致,可以全面用乾淨能源來生產氫氣。
氫(H)是結構最簡單的元素、導熱性最佳的氣體,來源也最廣泛,因爲水本身就是氧化二氫(H2O)分子集合體,氫若能用於燃料,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除了易燃和釋放能量效率佳,氫也是絕佳能源載體,可以用來儲存現有綠電,幫助綠電克服發電要看天候的劣勢。而且只要有技術,所有國家都能生產,對天然缺乏化石燃料資源的臺灣、韓國、日本等也有利。
氫能最大優點是達到零碳排放,因爲燃燒氫只會產生純水,最多再加少量氮化氫(HN3)。氮化氫非溫室氣體雖會對皮膚、黏膜造成嚴重刺激,算劇毒,但毒性不具累積性,也不難在製程中處理。但現階段生產上仍需克服的最大難關,就是需要透過大量電力來電解水,才能分離出氫,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若電力來源是化石燃料,還是無法減碳。
《焦點》指出,俄羅斯、加拿大、澳洲、智利與中東國家也都投入氫能,但只有計劃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大陸纔是歐盟真正的競爭者。到2050年氫能產製營業額預計是7000億美元(約20.15兆臺幣),誰是市場領航者能左右能源戰略,不過受訪專家均認爲中歐氫能戰不至於演變成類似目前中美科技戰局面,會是良性競爭。
澳洲10月下旬宣佈要投入360億美元打造發電量超過大陸三峽大壩的亞洲再生能源中心,用以生產完全乾淨的氫能。但《焦點》認爲,除了歐盟只有中國對氫能做了政策性宣示,而美國不在這波氫能戰競逐行列中,因爲他們遠遠落後,「已經睡過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