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姊捐腎救弟 南投末期腎臟病患擺脫每週洗腎
腎臟病患每週固定洗腎,嚴重影響生活。圖/南投醫院提供
臺灣洗腎盛行人數近9萬人,每年健保在洗腎的花費高達4百多億元。但是末期腎臟病患,就算洗腎效果仍舊不佳。衛福部南投醫院最近就鼓勵1名末期患者,等候腎臟移植,換腎後終於脫離洗腎,提升生活品質。
患者之一的林姓男子經營餐廳,他年紀僅40歲,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知道腎臟病第五期(末期)需要洗腎,身心壓力很大,除了擔心三高惡化,也擔心治療過程,每週要三次血液透析也影響工作,所幸由姊姊捐出腎臟進行活體移植,林姓男子仍可經營餐廳且不必頻繁的往返醫院。
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說,第五期腎臟病代表病人的腎功能受損已是不可逆,每週到醫院接受2至3次血液透析,正常的腎絲球過濾率約100至120ml/min,腎絲球過濾率越小,代表腎功能越差。
第五期腎臟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已小於15ml/min,而每週三次的血液透析只能取代大約10至15ml/min的腎絲球過濾率,與正常的腎功能相比仍相去甚遠。無法藉由洗腎清除掉的毒素,且每週三次的透析治療,也會阻礙病患正常生活。
有鑑於此,醫療團隊通常會鼓勵55歲以下的洗腎患者去登記等候腎臟移植。林姓男子因條件符合,經醫師建議,林女姐姐捐腎,讓他成功完成腎臟移植,脫離血液透析。
莊宗芳說,其實臺灣每年成功配對腎臟的案例數量少,等待時間漫長,且腎臟移植後也非一勞永逸。患者仍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降低排斥反應,並且規則返診追蹤身體狀況、監控心血管健康。
莊宗芳提醒,腎臟病友最好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感染,規律運動。不論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抑或是腎臟移植,在經過與醫療團隊、家人溝通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替代療法,並搭配良好生活習慣,才能維持身心狀態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