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巴庫:全球氣候治理雖難必行
賈衛列美國大選已經落下帷幕,這一大選結果不僅影響美國自身,也會衝擊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對於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九次會議(COP29)來說,新一屆美國政府會否退出《巴黎協定》、爲美國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全面鬆綁,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問題,也許全球氣候治理將進入“不確定”時代。筆者在巴庫氣候大會現場感受到,各國普遍關注美國未來是否會承擔全球氣候治理的大國責任,而巴庫氣候大會被認爲是一次推動氣候危機應對行動的重要契機。截至2024年5月,198個締約方均出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法律,其中148個締約方明確提出碳中和目標、120個締約方以法律或政策文件的形式確立了目標的法律地位、86個締約方提出詳細的碳中和路線圖。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形勢,一方面,中國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爲引領,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新一屆歐盟委員會也將致力於加速歐盟綠色轉型,歐盟已經宣佈提供3.8億歐元資助,用於新的環境與氣候項目;世界銀行2024財年提供氣候融資426億美元;英國關閉最後一座燃煤電廠;澳大利亞推動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另一方面,作爲2023年碳排放量佔全球約13.5%的美國,倘若真的“瓦解拜登的氣候遺產”,到2030年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05年相比將增加40多億噸。國外有機構預測,如果真是這樣,未來4年美國的額外排放量將抵消過去5年全球部署風能、太陽能和其他清潔技術所節省的全部能源總和的兩倍以上,到2050年碳排放量將比現行政策下增加10億噸,加上如果美國再廢除各項環保政策,全球氣候治理將更加舉步維艱。在COP29召開前夕,世界氣象組織發佈了最新報告。《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指出,溫室氣體水平、地表溫度、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紀錄再次被打破,未來許多年裡的溫度將繼續上升。《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420.0ppm)、甲烷(1934ppb)、氧化亞氮濃度(336.9 ppb),分別是工業化前水平的151%、265%和125%。《2024年氣候服務狀況》指出,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這一前所未有的高溫將持續到2024年。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第五代全球大氣再分析資料(ERA5)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很可能超過1.55℃(2023年爲1.48℃)。面對各國氣候計劃“遠未達到預期目標”的嚴峻形勢,COP29寄希望通過“增強雄心”和“推進行動”兩大支柱開展緊急減少排放、採取更多措施保護民衆免受氣候危機的摧殘、打破氣候融資壁壘三大優先事項,締約方達成一個公平且有雄心的新氣候融資目標、完善《巴黎協定》第六條、加強全球金融機構以及確保私營部門承諾氣候行動來促進行動。聯合國提出,需要投入數萬億美元來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討論融資問題是COP29的重點。氣候融資不是慈善,氣候行動是必須。雖然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已作出巨大努力,但從歷次氣候大會看,只是圍繞減排資金的討論是遠遠不夠的。202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3位在研究制度如何影響繁榮問題上有獨到見解的經濟學家。其中兩位學者在《權力與進步》一書中指出,經濟增長和繁榮很大程度上不依賴科技進步,而在於健康的社會制度、法治、公共政策,技術的出現加劇了不平等。這對當前的氣候治理有啓迪,應對氣候危機最重要的不是融資和技術,而是人類現有的氣候治理制度目前還難以擔負起化解氣候危機的重任。兩個月前,聯合國召開了未來峰會並通過了《未來契約》,文件涵蓋了全新的領域以及數十年來無法達成一致的問題,在可持續發展、氣候和發展籌資上有多項共識。只是,我們還需要加快腳步。在COP29現場,筆者注意到,“中國角”格外受到參會者和媒體的關注。一方面是中國紮實推進碳中和進程政策有效、行動堅決,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持氣候治理公平正義;另一方面,在全球氣候治理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多國希望中國在全球氣候行動中可以發揮領航者的作用。當前,全球氣候治理需要去除個別國家各自爲政的現象,並予以紮實推進。在制度建設上,當前全球氣候行動首先要重構氣候治理體系,在達成全球性生態共識的基礎上,着力打造具有法律效力和強有力實踐能力的全新機構,並有法律地位指導各成員國的氣候制度等設計。在經濟上,擺脫經濟上由富裕國家主導的不合理構架,或可考慮以法律形式規定對高科技、石化、製造業和貿易等巨頭加稅,通過轉移支付等直接或間接方式將這些資金用於氣候治理。能否成爲一次堅守承諾的氣候大會,同時在氣候制度創新上有所作爲,COP29重任在肩。(作者是湖州師範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教授、布達佩斯長期可持續發展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