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中國的竹杆,就是連續7年狂攬超百億,化工界“華爲”硬剛外企

引言:靠生產“笑氣”出名的化工廠,去年賺了168個億?

“笑氣”可不是這家公司的主打產品,它的主業可是掌握着全球第一把交椅的MDI!

聽起來高大上又拗口,但這種化工原料是塑料製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它就沒有從板凳到跑車的各種塑料製品存在。

被譽爲化學界“華爲”的萬華化學,名副其實的化工行業"東方巨龍"。起步曾遭遇歐美對手的技術封鎖;曾一度面臨產能過剩的窘境,卻總能化險爲夷,識別出新賽道再次騰飛。如今的它已成爲全球化工行業的佼佼者,營收遙遙領先同行。

圖源:萬華全球研發中心

而萬華只是中國製造新面孔中的一員。從動力電池到電動車,從生物醫藥到抗體藥物,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在多領域超越西方,用實力詮釋了"中國智造"的時代新高度!

化工界“華爲”一年賺了168億!

在昂貴的化工原料價格、能源緊缺、國際形勢動盪的近幾年,一家中國企業卻逆流而上,營收和利潤雙雙創下新高!這就是被稱爲"化工界華爲"的萬華化學。

2024年2月2日晚,當萬華公佈2023年年報時,這樣的業績數據着實讓人驚歎:全年營收高達1753億元,同比增長5.9%;淨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3.5%!

(數據來源:百度股市通)

要知道這已經是萬華連續第7年淨利潤突破百億元大關,這種穩健持續的高盈利能力,足以證明萬華在傳統化工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作爲國內頂尖的化工企業,萬華化學不僅躋身2023年度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10名,更是成功打入全球化工行業前20強。在關鍵產品MDI的全球市場份額中,萬華遙遙領先,牢牢佔據老大寶座。

(數據來源:wind數據統計)

MDI是一種非常受重視的化工原料,因爲它是製作聚氨酯的關鍵原料,而聚氨酯這種塑料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等諸多領域。可以說,MDI原料供應就是聚氨酯生產的命脈。

(來源:東方財富網)

在這個賺錢的秘訣上,筆者個人最佩服萬華一點:他們對核心技術的保護做到了極致。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全球只有少數歐美化工巨頭掌握了MDI生產技術。可是萬華通過自主創新和鑽研,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突破了這個"卡脖子"的技術,成爲繼美德英日之後,第五個擁有MDI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

從那一刻起,萬華就豎起了一堵銅牆鐵壁,嚴防核心技術外泄。據說他們的MDI生產車間就像保密處,對外界來說謎一樣神秘。內部員工培訓也分爲幾個層級,最高級別的才能接觸到全部技術機密。

這樣的高度重視,就是爲了不讓寶貴的心血付諸東流。正因爲抓住了這個命脈,萬華才能從一個小作坊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世界霸主地位。這種務實、專注、堅持的品質,是值得學習和欽佩的。

另一個身爲他們成功密碼的,就是聚焦主業不分心。萬華的MDI、聚氨酯和部分石化產品,一直佔據了80%以上的營收貢獻。沒有東拼西湊,而是沉下心來深耕主業,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

(圖源:萬華化學官網)

和當下很多民營企業"捨本逐末"的發家路子不一樣。見過不少暴發戶型企業,本來賺錢的是化工、房地產什麼的,後來貪心不足,到處插手投資,最後迷失了方向。

(來源:百度股市通)

所以萬華這種老實本分、心無旁騖的品質,很值得現代代企業好好借鑑。用發展質量說話,不唯利是圖,這纔是真正優秀企業的樣子。

歷經四代掌門,練成化工霸主

萬華化學今天的輝煌成就讓不少同行難以望其項背,它的發家史就是一出跌宕起伏、步步爲營的亂世黑馬奇蹟。

1978年,萬華的前身煙臺合成革廠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孕育而生,目的是爲解決當時中國人民穿皮鞋的燃眉之急。

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願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爲國人解決穿皮鞋的大事可是重中之重。爲此萬華啓用了從日本引進的MDI生產線,可惜的是,核心技術沒有隨之到手。

這讓萬華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有設備沒技術,就像有了一身好武功卻被人綁住了雙手雙腳一樣。萬華只能飲鴆止渴,在漫長的10多年裡一直靠進口MDI艱難維生。

面對這困境,萬華的第一任掌門人劉永禎帶領大家苦心鑽研。可惜功虧一簣,始終無法攻克這項世界頂級技術。

就在公司快要放棄的時候,第二任掌門人丁建生挺身而出。憑藉頑強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丁建生終於在1990年開創性地突破了MDI合成工藝,躋身全球自主掌握這一技術的前五強之列。

有了中流砥柱的關鍵技術,萬華迎來了它的第一次轉機。1997年,第三任掌門人廖增太接過接力棒,領導萬華上市融資,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有了充裕的資金,萬華如虎添翼,併購了瑞典和美國的MDI工廠,產能大增。

但好景不長,在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風暴中,萬華陷入了發展的第一次滯澀期。不過這只是小陣雨,轉眼到了2003年,廖增太實現了萬華的第三次騰飛——併購荷蘭和新加坡MDI工廠,使產能再次騰躍。

自此萬華正式登上了全球MDI行業前三甲的領先地位。2015年以後,在第四任掌門人李友現的帶領下,萬華加碼擴張,新建了中東和美國的MDI工廠,成爲名副其實的世界MDI產能老大。

這一路艱難跋涉,是萬華四代掌門人的接力點火、不懈拼搏,才譜寫了這出中國化工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行行做行行強

四大全球霸主領跑中國製造

除了萬華化學傲視羣雄的"化工霸主"之外,中國製造業近年來還崛起了許多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狠角色"。中國製造業中還有三位霸主享譽世界、威震江湖。

第一位就是家喻戶曉的比亞迪。這家已經登上中國汽車銷量前三的老牌汽車品牌,在電動車領域更是當之無愧的衛冕之王。

2023年一季度,比亞迪的汽車銷量就高達300多萬輛,同比增長61.8%!僅十二月一個月,就賣出了34萬輛車。在全球範圍內,這一數據也遙遙領先於特斯拉、大衆等對手。

比亞迪之所以能在電動車革命中遙遙領先,主要靠兩大殺手鐗:一是自主掌握了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二是採用了自主設計的刀片電池,使電池系統更加緊湊、安全和高效。

(數據來源:官方財報統計)

筆者覺得比亞迪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對電池技術的狂熱追求。時至今日,全球十大電池供應商,中國獨佔6席,全球市場比亞迪一家就佔了16%,一人之下萬人只上了!

與此同時比亞迪在汽車智能化和輕量化等領域也處於領跑地位,可以說,在當前汽車電動化大潮中,比亞迪已成爲了引領中國品牌崛起的旗艦。

(數據來源:SNE Research)

第二位就是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白馬股"寧德時代。作爲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的市值一度超過1.6萬億元,穩居行業頭把交椅。

(數據來源:百度股市通)

和比亞迪一樣,寧德時代的核心優勢也在於突破性地掌握了三元鋰電池的核心技術,並在產業化和規模化方面遙遙領先全球同行。

(數據來源:SNE Research)

近兩年,隨着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全球動力電池需求猛增,寧德時代的出貨量也應聲大漲。2023年一年,寧德時代營收已達4009億元,高出同期22%!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也從2013年的110到提升至350以上,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除了提高單體電池的能量密度,寧德時代還將目光投向了固態電池等下一代電池技術,打造電池新"殺手鐗"。寧德時代正是靠着對技術持續鑽研和大規模投入,才坐穩了全球電池龍頭的寶座。

(數據來源:百度股市通)

第三位霸主就是新銳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這家誕生於2010年的生物技術公司如今已經成爲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頂流明星"。

百濟在抗體藥物研發領域捷報頻傳,2023年以其藥物領銜主力,在全球首次獲批上市,創造歷史。更令人振奮的是,百濟的多款創新藥均已進入申請階段。

(數據來源:藥融雲醫藥行業觀察週報)

在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新藥研發上,百濟均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以往在創新藥物研發領域一直被西方列強壓了一頭,但現在藉助諸如百濟神州這樣的民族企業崛起,中國的製藥業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由萬華、比亞迪、寧德時代、百濟神州等領軍者帶頭,中國製造正在多個領域超越西方列強,朝着製造強國的目標穩步前進。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些中國企業在化工、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高精尖領域逐一崛起,成爲全球行業領跑者時,內心就充滿了自豪和期待。

曾幾何時,這些被視爲"夕陽產業"的傳統制造業,不是被國外公司把持着就是一直被國外同行技術遠遠甩在身後。但現在,憑藉自主創新和不懈努力,中國企業終於掌握了核心技術,趕上甚至超越了國外同行,成爲行業"霸主"。

以前國人對"中國製造"總是有些自卑心理,談起中國製造品往往是"殺豬盤"、"山寨"之類的貶低詞彙。但看看今天,大家對中國造出的電動車、電池、新藥等製造品可是趨之若鶩,爭相購買。

之所以中國製造能在這些領域突飛猛進,關鍵還是得益於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持續走自主創新道路,不斷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投入,從根本上提升了自身實力和創新能力。

(圖爲:萬華化學的研發投入)

(圖爲:萬華化學近10年的淨利潤)

不知大家是否能分享一下在使用這些國產新材料產品時的體會?質量和服務如何?除了這些領域外,大家在其他領域是否也使用過優秀的國產品牌?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和看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