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文化入侵”

臨近年底,各個洋節接踵而至,照例又會出現抵制文化入侵的聲音。

其實自從八十年代以來,伴隨着改革開放,每過一段時間,國內就會有學者站出來,呼籲大家一定要注意“西方文化入侵”。然而這樣的呼籲,成效並沒有多大。

所謂文化入侵,應該是指帶有控制性和侵略性的行爲。比如二戰時日軍強迫佔領區的人民學習日語,強行進行文化灌輸。這是不懷好意的,是強迫另一民族進行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進行征服的行爲,是爲入侵。準確地說,應稱爲文化侵略。

但是在和平年代,文化輸入和輸出都是自願的,不存在強迫一說,也不以征服爲目的。強行扯上入侵,不但是給自己找不自在,更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因此和平時期的文化入侵,其實是個不準確的概念,只是非常正常的一種選擇。說到底,文化的創新與演進,最終都是要交給社會和時間去考驗的。人們如果喜歡郭德綱的相聲,自然會催生出許多同類型的文化形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如果人們不再喜歡相聲,那麼這種藝術形式也自然會慢慢的凋謝,或成爲藝術研究專家們的專屬領域,或躺在歷史的博物館中。而這些,都用不着我們今日如此着急的大叫“文化入侵”。

害怕文化入侵,也是一種弱國心態在起作用。一個開放的民族、強盛的國度,一定是對自身的文化有足夠的自信,並且願意張開雙臂迎接外來文化,並積極與之互相學習借鑑和融合的。

我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我國曆史上的三國時期,但如果你想通過遊戲瞭解三國,那最好的三國遊戲全部是日本出的。

這如何解釋呢,日本人用我們的文化,來入侵我們自己嗎。還是說,我們的三國文化入侵了日本。

遊戲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爲什麼國人喜歡歐美遊戲、日本遊戲呢,因爲人家做得好啊。這方面年輕人的投票是最誠實的,國內但凡出個好一點的遊戲,玩的人絕對不會少,比方說原神、黑猴。但在這方面,國內廠商實在是乏善可陳,好遊戲寥寥無幾,那你還不讓人家玩點別的了?

飲食是文化的一個方面,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應該算“文化入侵”。不過,美國也有很多的中餐館,按照邏輯一致的原則,似乎雙方都入侵成功了。

節日方面,西方只有萬聖節聖誕節在中國大城市的一部分年輕人中有點影響,相比之下,中國的春節已經被美國加州立法確定爲法定假日。但是美國人創設的勞動節和婦女節在我們這裡也是法定假日。由此看來,這方面似乎雙方也都入侵成功了。

回過頭說,日本文化有沒有被入侵呢?依我看早就被入侵得千瘡百孔,你看任天堂兩大人氣角色,馬里奧、林克,都典型歐洲人長相,兩個人每天尋思着拯救金髮碧眼的公主。這些要是發生在中國,那堆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們不得整天喊:成何體統嘛!

其他方面就更過分了,和服本是交領右衽寬袖深衣直裾束腰,和傘本是油紙傘,和扇本是團扇,和樂器是一系列中國樂器。水木茂說日本90%妖怪是文化進口的,松田權六說日本國技是中國的末金縷,還有阪本龍一等等大師絲毫不忌提日本文化的來源等等。

日本是個很好的例子,每一種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根源和文化內核,隨着跨文化交流活動的進行,不斷融入外來文化的一些元素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具體形式。

但要設想一個民族完全移植其他民族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心理,就算把它立爲國策,也是不可能的。還看日本,日本從明治維新時期就提出全盤西化的策略,但在全盤西化了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卻常常感慨於日本文化能夠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得到那麼好的保護與傳承。

其實我挺佩服日本這種文化自信,人家不但拿過去了,還發揚光大,變成自己的了。你說我們行不行,我覺得也不是不行。就拿聖誕節來說,這恐怕是被我國青年魔改得最厲害的一個西方節日,他們過聖誕節壓根不是爲了耶穌,只是圖個熱鬧。甚至於還魔改出了聖誕節吃蘋果的中國文化,蘋果是什麼?那可是伊甸園的禁果啊!

文化就是如此,它根本不會被入侵,只會不斷融合生長。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一直在不斷地融合,去除糟粕保留精華,可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放眼世界也是如此,所謂的文化入侵,是在開放狀態下的自然選擇。自己的電影、電視、小說、歌曲都沒有什麼好的作品,明白人都會選擇更好的,這不是入侵,是但凡有點文化品味之人的自我選擇。

那麼你說,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優勢該怎麼辦呢?只有兩個辦法:閉關鎖國,看不到別國更好的文化作品;或是鼓勵自由創作,產生自己的好作品,與國際文化產生良性交流和促進。

閉關鎖國,今日能做得到嗎?不可能的,那就還剩後一個辦法。

所以文化並不需要保護,需要的是如何開發使用,鼓勵大家自由創作,做出吸引人的東西來,自然就傳播出去。我們當代對外傳播的文化最成功的是什麼?孔子學院嗎?不,是中國功夫。爲什麼?因爲有意思,別人感興趣。因爲興趣開始知道,然後會去關注、瞭解中國,文化也就傳播出去了。

因此對他國文化最好的辦法不是拒絕而是寬容。別說世界了,就是每個家,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世界文化是需要相互交融和學習的,別人好的東西我們要吸收,這樣國家才能進步,非黑即白的二極管作法不可取。

文化傳統從來不是一潭死水,“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說的便是這個道理。文化的吐故納新和不同民族文化間的相互交融,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基本方式,若無法擺脫文化上自卑心態和弱國心態的控制,只能自困於“文化入侵論”的藩籬。而真正有競爭力的文化,有內生髮展能力的文化,能夠不斷從異質文化中主動汲取營養的文化,是不害怕什麼文化入侵的。

最後來一組熱知識:

佛教:來自印度;

馬列主義:基本理論來自德、英、俄;

醫學思維:西醫爲主,中醫爲輔;

醫保制度:來自德國;

審計制度:來自美國;

五線譜:發源於歐洲;

漢語拼音字母:基於拉丁字母的書寫系統;

現代時裝風格:源於古代歐洲;

現代建築風格:起源於西方;

現代美術基礎:結構關係、素描關係、色彩關係;

更多的就不說了……

魯迅先生也是留過學的人,直接投入外來文化的海洋,然後把國外的思想帶回中國,被國人奉爲經典。

還是先生說得好“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爲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爲新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