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排球的“氣”質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11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氣排球的“氣”質》的報道。
“我們嘉定的氣排球隊,在市運會上奪冠了,明年將代表上海隊,出征全運會。”
前不久,上海嘉定菊園新區管委會分管體育工作的負責人打來電話,分享了這個喜訊。她很興奮。嘉定氣排球協會,就落戶在菊園。
“什麼叫氣排球?”不熟悉體育、不熟悉全民健身運動的人,大概都會問這樣的問題。
“氣排球,又名輕排球,取其輕巧、容易上手的意思。可以說是全民健身型的排球運動。”那位負責人簡單地解釋了一下。
哦,這就是氣排球的“氣”質。
“馬上”運動
到菊園,見到了嘉定區氣排球協會會長張愛國。他是一個“資深”的排球愛好者,也是排球“業餘運動員”。說到最早的排球基礎,也不過是上學時“摸”過排球,比其他人“摸”得稍微深一點而已。
他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動一動”的運動欲。運動是人天性裡的一種“慾望”,與餓了要吃飯的食慾是一樣的。人坐久了,就想站起來動一動,扭扭頭、伸伸腰。開會開長了,總想找機會“遛”出來,走廊裡走個幾圈也是好的。
“但真正愛上運動,堅持運動,有運動技能的人,卻比較有限,運動員就更少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標準”的運動,“上手上腳”難度大、門檻高,“幾下子學不會,感覺像登天一樣,離自己的能力太遙遠,一做動作,醜態百出,怕人笑話,也就與運動拜拜了。”這樣的分析,很在理。
所以,全民健身的精義,就是要把運動“拉近”到普通人的身邊,下調難度,拉低門檻,讓大家在運動的“大門口”釋放畏難情緒,容易入門、容易上手,其他的就好辦了。張愛國會長說,氣排球的“氣”質,就在於讓大家“馬上”運動起來,也“馬上”能夠運動起來。
我們大家都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捏個紙團,就能踢上幾腳;手裡有個小球,看到頭頂上有什麼無遮無蓋的“框子”,不管是圓是方,也要試試“投幾個籃”;拿到“洋泡泡”氣球,那就又是墊球,又是扣球,又是發球,學着電視裡看來的運動健將的樣子,過過癮。也許,氣排球的“氣”字,與氣球有點關係,也說不定。
“零基礎”的基礎
在嘉定,業餘的氣排球隊,已有十幾支。與這樣的球隊座談,他們的“開場白”十有八九是這句話:“我們基本都是零基礎。”“零基礎”,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可貴的、無以替代的基礎。
“零基礎”有天生的“團隊”基礎。有的單位組隊時,有60多人蔘加,後來堅持能夠次次訓練都參加的,在10多人左右,有的即使有急事、有急活,規定的訓練時間裡實在來不了,也要想方設法“補上一課”,確保“次次不落”,這就是“鐵桿隊員”,自然而然在共同興趣之上形成了團隊的基礎。
隊員之間,大家發成功的第一球、墊到位的第一球、扣落地的第一球、傳接配合完成的第一輪,互相都記得,這是團隊“友誼”的基礎。在團隊的“角色”安排上,誰善於主攻、誰善於二傳組織、誰善於發球,都是大家互相觀察、互相選擇、互相認可的結果,沒有“你爭我奪”、沒有“你高我下”、沒有“不服不滿”,大家互相欣賞、互相幫助、互相尋找配合默契的方法。
嘉定氣排球協會裡,有一位活躍的秘書長,名叫郭帥,高高大大,渾身上下充滿了“全民健身”的氣息。他創業建立了奧飛特俱樂部,參與公益體育項目,配合政府部門在菊園等地建設市民健身中心,並組建了業餘氣排球隊。他對於業餘團隊的“零基礎”,有自己真切的感受:“雖然處於萌芽階段,但正因爲我們是初生牛犢,纔會有一馬當先的衝勁和無限發展的空間。”
他認爲,氣排球是一個需要團結協作、相互彌補過失的集體項目,是一項培養人的團結互助精神的運動。“集體球類項目具有很高的娛樂性,大家在爭鬥搏擊中切磋球藝,享受協作互補中的成功,在愉悅的心情中強身健體”。
“氣”質變“氣氛”
氣排球的“氣”質,在嘉定已經“催化”出全民健身的“氣氛”。
按照體育人士的說法,在足籃排三大球裡,排球是技術要求最高的,推廣、普及難度比足球、籃球更大一些。氣排球尚且可以如此有“氣”質,其他各種各類的運動項目更是有帶上全民健身“氣質”的機會。
大家在閒談中說道,從“全馬”,到“半馬”,再到迷你馬拉松;從沙灘排球、場地排球,到氣排球??如何降低體育運動門檻,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動”起來,這是讓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的“便捷入口”。氣排球的“氣化”之道,正是一個聰明的“降級”發明。但願今後有更多的“氣化”體育項目:“氣足球、氣籃球、氣網球”等等,不一而足。大家越聊越起勁。
菊園體育發展,已經有了“氣”字頭的智慧。羽毛球邀請賽、飛鏢擂臺賽、“馬上網球”賽,都與氣排球的“氣”質相通。整個區域內,有36條健身步道、3個市民健身驛站、1個長者運動健康之家、16片市民球場、70個村居全覆蓋的市民健身點。這裡還有上海首個體育主題公園、全市首家拆裝式百姓游泳池和市民沙灘排球場。去年,北水灣體育公園、北水灣公共運動場、永新路足球場、永新路籃球場及3個市民健身驛站共服務近20萬人次。
未來,菊園還將推廣“運動健康共享計劃”,實現體醫、體教、體企融合發展,創新全民健身活動形式,充分激發城市活力。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在菊園不僅是一支科研“國家隊”,而且是全民健身的先進單位。一般印象裡,科研人員都是做“板凳”功夫的,不愛動。但“硅所”有自己的氣排球隊,還有自己的氣排球“分協會”。隊員孟佳博士說,氣排球把所裡以前不大走動、不同實驗室的同事,“打在了一起”,運動上一配合,交流也多了,甚至幫助到了跨界、跨學科的科研工作。她發現,所裡思路活躍、創意豐富的研究人員,往往都愛運動。
體育運動,第一要義,永遠是強身健體。全民健身,人人“動”起來,纔是一塊“含金量最足”的大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