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媽媽崗”破局女性再就業

原標題:期待“媽媽崗”破局女性再就業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媽媽崗”提案再次引發社會熱議。全國政協委員吳海鷹建議企業設立彈性崗位,幫助全職媽媽兼顧育兒與工作。這不僅關乎千萬女性的職業尊嚴與家庭權益,更折射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深層命題。

“媽媽崗”的核心價值在於打破傳統崗位的剛性時間與空間限制。例如,允許媽媽“朝九晚四”,或者“4小時工作制”,甚至帶娃上班。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調研數據顯示:有82.7%的全職媽媽希望重返職場,其中48.3%希望能兼職、靈活就業。可彈性靈活辦公的“媽媽崗”不僅是生育後女性再就業的經濟收入來源,更是心理重建的起點。

然而,“媽媽崗”的“特效”也伴隨着一些副作用。數據顯示,超70%的“媽媽崗”集中於流水線、客服等低技術崗位,存在晉升通道狹窄,社保不全、合同短期化等問題,甚至變相固化“女性就該顧家”的刻板印象。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齊秀敏表示,可以探索更多適合“媽媽崗”的崗位類型和工作模式,如結合當地產業發展設置特色崗位,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遠程辦公等模式,讓“媽媽崗”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同時,“媽媽崗”未來應朝着更加規範化、多元化和包容化的方向發展。在拓寬適用人羣方面,已經有地方讓政策惠及男性。

兩會委員和代表們的熱議表明,“媽媽崗”需超越簡單的崗位供給,轉向“職業重塑+權益保障+社會支持”的全鏈條賦能。

近年來,全國總工會及各級工會通過設立“關愛女職工專項基金”、建設母嬰室與托育站等舉措,爲育兒女性提供支持,但更深層的挑戰在於破解職場與家庭的結構性矛盾。我們期待,當“媽媽崗”不再被熱議時,意味着彈性工作、家庭責任共擔已成爲社會常態—那將是性別平等與生育友好的真正實現。(張天宇)

來源:《中國工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