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新編歷史劇《長征路上開超市》
後臺收到了許多私信,讓我來評價一部短劇,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
也沒看過我的朋友們簡單介紹一下,大概就是一步系統流穿越劇,主人公能夠從紅軍身上用現代工業品交換到老物件回到現代拍賣,並且和紅軍一起在長征的路上開掛送物資。
上線當天凌晨,製作方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老闆,咪蒙老師在朋友圈發佈喜報,上線7小時播放破千萬,話題量破億!今年最重要的作品,爆了,想哭。
實話實說,我也很想哭,只不過想哭的方向可能和咪蒙老師恰恰相反。不論神兔左保,互聯網的各個鍵政派系在這部劇面前迅速達成一致,咪蒙老師只要略微出手,就能把整個中文互聯網團結在自己的對立面,足見寶刀未老。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劇本的來源是知乎小說《蘇梅梅的超市》,就是那種大家平時刷知乎看到一半,下面突然唐突蹦出鹽選會員最低0.3元每天的那種小說。知乎現在沒有什麼盈利能力,除了掛手遊廣告以外,就指着這些小說賣鹽選會員活着呢。應該說,這部小說這成績還是不錯的,不然也不會被專門拿出來作爲劇本的底稿進行改編交易。
但一本穿越小說,本來是沒人當真的意淫產品,知乎更是中文互聯網的邊緣平臺,更何況小說原文還要收費,大家花錢是來娛樂的,更不會當真。現在劇組和官方把這麼一坨東西拉到全國人民面前,用人造的天量流量強行製造了一部國民級影視劇,那就必然以國民級正劇的標準受到審視,甚至是反噬。
現在端上來的這坨東西,我怎麼評價不重要,重要的是,文藝主管部門因爲自身捲入其中,只能捏着鼻子喊好,類似於IGN編輯捏着鼻子給星鳴特攻打7分。他們不是不懂,但只能假裝出一副真心誠意鼓掌的姿態,不得不說相當虛僞。
媒體通稿上對這部作品的定義是,首部長征題材奇幻主旋律短劇《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該劇已入選2024年“北京大視聽”重點網絡文藝項目,並榮獲廣電總局發佈的微短劇國慶檔片單重磅推薦,是首部關於長征的奇幻主旋律短劇。
10月4日,人民文娛官方微博發佈的劇評,稱讚該劇以特有的爽感情節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當代年輕人的夢想,迴應了當代年輕人的心聲,也以情動人,叩開了當下年輕人的心門,引發了無數年輕人的共情。
首部長征題材奇幻主旋律短劇,這定語長度和 Woman with a history of gender transition有的一拼,BUUF疊得如同中國版的97種性別。我只能說大洋兩岸各有各的政治正確。
如果抖音的年輕人能代表全中國年輕人,這評價倒也不錯。然而,第一集在b站也有十幾萬播放,B站的觀衆朋友則是說屎的不行,彷彿三九天在旱廁裡發酵過的答辯,臭得刺鼻。
兩條彈幕很能代表好評觀衆的心態,第1條是穿越本來就不現實,所以讓我們帶入這個世界。第2是這部劇一些細節不能深究情懷到了就行。
支持這部劇的朋友也能看得出來,除了穿越這個壓根不唯物主義,和中國工農紅軍從根上不相關的設定以外。這部劇也存在自相矛盾,講不通情理的地方,如果放在一般的電視劇裡面,早就被打成抗蔣神劇那一批了,只不過因爲形式是短劇,極大地掩蓋了作品的缺陷,敘事可以不用講求邏輯和起承轉合,貼上了官方媒體的主旋律宣傳大旗,就更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騙哥們可以,別把自己騙了就行。像這樣的劇情本身就沒有打好基礎,你能保證看過歷史的年輕人不噁心?務實一點,我勸你們先把中國工農紅軍的理念先搞懂,穿越小說圈地自萌蠻好的,你把它拍成獻禮劇幹什麼?現在B站口碑崩盤搞控評,你倒告訴我怎麼解釋,臉都不要了。
其實造成觀衆兩極分化,在不同平臺要麼爆紅,要麼爆死的分裂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任何對長征歷史和意識形態,稍微有一定了解的中國人都不會認爲可以這樣娛樂化長征。只有那些長期沉溺於國產肥皂劇和豎屏爽文的短視頻用戶,對長征的印象本來也很模糊,搞不清歷史正劇和鬧劇的區別。
當年,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有這樣的原文:劇本告訴人們:劇本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有海瑞這樣的“清官”按“王法”辦事,就能使法庭變成保護農民的場所,就能“爲民雪恨”,就能平反“冤獄”,使農民獲得土地。這不是把地主階級的國家機器統統當作保護農民的工具了嗎?這不是把地主階級專政鎮壓農民的本質一筆勾銷了嗎?這種大肆美化地主階級國家、宣傳不要革命的階級調和論的戲,還談得上什麼“歷史劇的創作也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爲指導”呢?
到了六十年後,現在的作品,甚至不需要任何思想內核,連階級調和都不再需要了,徹底滑向虛無主義。只需要爲觀衆提供穿越送物資,現代工業化中國支援土地革命時期這種廉價的幻想,製造類似於自瀆的爽感。再靠講紅軍故事煽情搞點催淚掩蓋虛無主義味道熬成一鍋怪味雞湯,骨肉完全分離。如果說主創團隊沒有政治敏感性,這部作品是純商業作品,到這裡還情有可原,但媒體和文化部門顯然早就和主創團隊有着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主動把麻醉品當成宣傳主旋律的新形式,迫不及待要向外推廣,甚至當成獻禮片端上來。
Man,what can i say?銅頭皮帶在手中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找幾個責任人抽得如陀螺般旋轉,再帶他們上街citywalk了。
好笑的是,海報寫明,這是一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的作品,卻完全沒有意識到潛在的意識形態風險,充分證明了我們的文化部門還處在原始的草臺班子的狀態。在我和一些編劇朋友接觸的過程當中,我們提到製片方投資方往往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對拍攝出來的產品是什麼水平,完全不清楚,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幻想裡。往往大衆眼裡的爛片,上市之後遭遇滑鐵盧,還會反過來大發雷霆責怪市場不理解自己的藝術。749局、上海堡壘等等驚世駭俗的“優秀作品”,就是這麼走上屏幕的,現在只不過是在主旋律市場上用短劇復刻了一遍電影爛片的心路歷程,製造了2.0版本的馬克思遇上孔夫子。
咪蒙老師是自媒體老前輩了,我是晚輩後生,2019年做微信公衆號圖文,2023年做中長視頻,沒趕上任何一個時代浪潮,沒吃到任何一波時代紅利。從一個方向說咪蒙老師當然比我更懂時代的流向,但從另一個方面上來說,咪蒙老師也千萬不要把時代的紅利當成自己的本事。
國際歌裡有四句詞,我很喜歡,沒有比這更合適的結語了。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章北海的自然選擇
Après moi, le dél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