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鏈轉移並不順暢,庫克再次中國之行透露了什麼信號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卜文娟
面對激烈的中國手機市場競爭,蘋果大中華區依然承壓。隨着華爲手機迴歸國內高端市場,蘋果的競爭優勢受到一定動搖。如何進一步調整戰略、提升競爭力,應對國產手機的挑戰,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蘋果下一階段的業績表現。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又來中國了。
近日,庫克現身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現場,這是繼今年3月和10月後,第三次來到中國。在回答如何評價蘋果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時,庫克稱,“我非常重視他們,沒有中國的合作伙伴們,蘋果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從庫克的一系列表態中,足可以見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而庫克頻繁訪華也是蘋果在中國市場上一次次“危機公關”和“戰略修復”的重要舉措。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提振在華業績、尋求全球化與本地化之間的平衡以及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努力,使得蘋果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超過80%的供應鏈在中國
1993年開始,蘋果就在中國開展業務。如今,蘋果在中國的供應鏈體系涵蓋了從原材料採購、零部件製造到整機組裝等多個環節,其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超過80%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這意味着,蘋果的硬件產品幾乎離不開中國的工廠。
近年來,蘋果高層頻繁訪華,關注重點之一就是供應鏈。蘋果高管也多次表達對“中國供給”的看重,持續傳達出加大中國投資、強化供應鏈合作的信號。
蘋果首席運營官傑夫·威廉姆斯稱,中國供應商成熟的生產線和高度自動化的精密製造能力“令人驚歎”,並表示中國是蘋果公司最重要的供應鏈所在地。
庫克此前表示,中國的高速發展幫助蘋果公司實現快速和可持續增長。公司將中國視爲重要市場和關鍵供應鏈夥伴,將致力於在華長期發展,持續加大對供應鏈、研發等領域的投入。蘋果公司願繼續爲推進中美經貿領域溝通交流發揮橋樑作用。
關於投資,威廉姆斯談道:“我們會繼續在中國投資。在過去五年內,蘋果在中國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的投資高達200億美元。我們對這裡的未來充滿期待,會繼續在這裡投資。”
蘋果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和亞太採購及運營副總裁崔玉善則表示,中國智能製造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蘋果所有的最先進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的。目前蘋果有很多工程師在工廠與供應商夥伴合作,根據產品複雜特性及新特性,一起攻克技術難關。
作爲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第二屆鏈博會有近70個國家(地區)600餘家企業和機構參展,比首屆增長20%,衆多企業參與鏈博會更是展現出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也將共同推動供應鏈成爲共贏鏈。
第二屆鏈博會上,蘋果共攜四家供應商參展,分別爲零部件製造商領益智造、聲學產品製造商歌爾股份、手機鏡頭製造商水晶光電,以及包裝生產商裕同科技,展示了產業鏈高效協同中,各方協同推動的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以及產品性能方面的最新成果。
中國市場承壓
除了依賴中國供應鏈外,蘋果還非常重視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過去三年,中國一直是蘋果高增長的最大動力來源。
在中國市場,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前五名分別是vivo、華爲、榮耀、小米、蘋果。Canalys指出,儘管蘋果出貨量同比下跌6%,但重回第五。
IDC表示,蘋果憑藉年度新品上市重返中國市場前五位,“渠道改革效果初現,更有利於一線真實零售。新品首銷情況相比去年同期並無明顯改善,但是隨着後續市場優惠力度的加大以及蘋果智能的上市,iPhone16系列的市場需求有望在未來陸續釋放。”
可以看到,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面臨新的競爭壓力。
面對激烈的中國手機市場競爭,蘋果大中華區依然承壓。隨着華爲手機迴歸國內高端市場,蘋果的競爭優勢受到一定動搖。如何進一步調整戰略、提升競爭力,應對國產手機的挑戰,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蘋果下一階段的業績表現。
通信行業資深專家、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表示,提振中國市場銷量、深入瞭解政策環境並適時調整業務戰略,是庫克此行以及近年來他多次訪華的主要目的。他分析,目前蘋果在中國市場正面臨着不小的衝擊,庫克希望通過此次訪華之行,進一步擴大蘋果在中國的影響力,從而提升市場銷量。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近幾個季度以來,隨着本土品牌的崛起和受歡迎程度不斷提升,蘋果公司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有所縮減。此外,這家iPhone製造商在中國市場還面臨着其他諸多挑戰,如面向其設備的人工智能系統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的推出等。
除了手機之外,最重要的還有AI。第二次訪華的時候,庫克迴應了“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何時入華的問題,表示其正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金融時報》報道稱,Apple Intelligence入華仍然面臨挑戰,他們已經在和包括百度、字節跳動以及 Kimi 等諸多國內廠商進行接觸。
摩根大通的分析師Samik Chatterjee則稱,儘管蘋果可能與百度或其他公司合作落地Apple Intelligence,但最終落地仍然要到2025年下半年或者更晚。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分析師周樂軒此前表示,缺乏AI服務、消費者支出減少、競爭加劇等都是蘋果在國內市場面臨的挑戰。
據悉,iPhone 16是全系支持Apple Intelligence的新機,該AI系統賦予手機的一系列新AI功能是iPhone 16的主要亮點,被寄予了提振銷售的厚望。不過,蘋果直到10月底纔開始向iPhone的用戶推出首批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且只在美國上線。
儘管面臨挑戰,蘋果並未放棄中國市場,而是在積極尋找新機遇。蘋果需要更精準地把握中國用戶的需求,通過更貼合市場的創新和體驗才能贏得用戶青睞。加碼數字內容、5G、MR等新興領域的投入或許是蘋果在華髮展的新方向,但這也意味着蘋果需要在中國市場和全球供應鏈之間找到平衡。
全球挑戰更大?
其實,從2019年蘋果就試圖將生產線轉移至印度、越南等國家,並逐步移除部分中國大陸企業。“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轉移生產線這條路並不順利,印度沒有中國這樣龐大的材料和設備製造商網絡,印度供應鏈仍有大部分零部件需要從中國進口,因此需要支付昂貴的運輸費用。
今年蘋果已將部分產能轉回中國大陸代工廠。庫克更是直言,蘋果決定將組裝任務轉移到中國並不是出於對廉價勞動力的渴望,而是由中國廣泛而高質量的供應鏈驅動的。
一番折騰之下,蘋果的大中華區卻持續下滑。
從財報數據來看,大中華區已經連續兩個財季成爲蘋果唯一同比下滑的市場。從整體業績看,蘋果公司2024財年第四財季財報顯示營收保持增長。該季度蘋果實現營收949.3億美元,同比增長6.07%;淨利潤爲147.36億美元,同比下降35.81%。其中,iPhone業務收入爲462.22億美元,同比增長5.52%;但大中華區業務承壓,營收150.33億美元,同比下降0.3%。
不過蘋果也正在與40多家印度供應商接洽,以轉移部分iPhone供應鏈。截至2024年3月,蘋果在印度組裝了價值140億美元的iPhone,佔其全球產量的14%。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幾年印度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增長將侷限於最終產品的組裝環節,更爲關鍵的電子和機械組件生產仍將集中在中國。
在銷售市場上,蘋果也面臨着多方危機,包括印尼的禁售令未能解除、印度的反壟斷調查繼續、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等,以及蘋果的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則在加強墨西哥與美國本土的佈局,並且希望自己的客戶承擔更多的關稅成本和投資成本,再加上後續的關稅摩擦導致的供應鏈產能分配等多種綜合因素,都對蘋果的全球佈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