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呼吸喘、手麻 她「三心兩異」症狀竟是致命心臟疾病
▲響應9月29日「世界心臟日」,馬偕紀念醫院舉辦衛教宣導活動,由左至右爲馬偕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蔡政廷、馬偕總院長張文瀚、馬偕心臟衰竭暨影像醫學科主任洪崇烈。(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一名有高血壓的66歲女性,近期因頸部疼痛不適和雙側手掌麻痛感診斷出雙側腕隧道症候羣,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左心室心肌肥大,合併2症狀引發醫師懷疑,最後確診爲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疾病-類澱粉沉積症(ATTR-CM)。醫師指出,該疾病影響泛及全身,可能會「虛累累」,甚至有便秘、腹瀉等類似腸躁症的腸胃道症狀,很容易被誤以爲是生活壓力大,簡易辨識方法爲「三心兩異」5大最常見症狀。
▲衛教活動現場由馬偕醫院遠距照護服務中心擺設攤位提供ROOTI心房顫動檢查。(圖/馬偕醫院提供)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心臟衰竭暨影像醫學科主任洪崇烈表示,類澱粉沉積症全稱爲「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ATTR-CM)」,是一種系統性疾病,主要特徵是組織裡沉積着無法被代謝的蛋白質,影響組織和器官的正常運作,導致心臟肥厚、衰竭以及出現神經病變。
洪崇烈指出,類澱粉沉積症過去顯少被提及,國際間與臺灣都是近年纔開始比較有系統性的診斷,目前臺灣確診約有數十人仍相當少見,但有低估的可能。
進一步細分類澱粉沉積症有「遺傳型」與「野生型」,洪崇烈指出,其中以不明原因的野生型較爲常見,與年齡增長有關,多發生於60歲以上患者;遺傳型通常在50至60歲發病,若診斷後沒有治療,中位存活期約爲3~5年,相當致命。
▲馬偕心臟衰竭暨影像醫學科主任洪崇烈說明,類澱粉沉積症(ATTR-CM)影響泛及全身。(圖/記者洪巧藍攝)
不僅如此,洪崇烈提到,這樣的心臟問題影響恐遍及全身,包含疲勞、呼吸急促、腸胃疾病、關節疼痛、小腿腫脹等,許多民衆誤以爲生活壓力大,忽略其實是心臟問題所致,也因此讓病人常遊走在不同科別尋求解決,沒有真正被診斷。
根據研究統計,若沒有明確診斷、積極治療,有6成以上會因病程進展而導致無法正常走路,接近3成無法保有日常生活與休閒活動。
洪崇烈指出,ATTR-CM診斷目前已使用非侵入性的核子醫學心肌造影(PYP)掃描,並可考慮接受基因檢測確認型別,有助於協助患者及早確立診斷,如病人接受進一步心肌切片檢查及符合其他症狀條件,則可以申請健保給付用藥;接受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3成死亡風險。
爲提高民衆的警覺性,洪崇烈提供簡易的辨別方向,歸納出「三心兩異」是此症最常見的症狀,提醒民衆特別注意。「三心」指的是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心電圖異常、心肌肥大,「兩異」指的是腕隧道症候羣與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導致的腸胃不適或運動時心律不整。
▲「三心兩異」可能是心臟疾病類澱粉沉積症的警訊,疲憊、呼吸喘、手麻和心悸是重要診斷指標。(圖/馬偕醫院提供)※點圖放大
響應9月29日「世界心臟日」,馬偕醫院今日起連續3天舉辦衛教活動,馬偕總院長張文瀚致詞時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張文瀚本身是急診醫師,他分享過去在急診收到外院轉來猝死病人「8成和心臟有關」,也被稱爲心因性猝死,包含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肌病變,很多人到發生症狀時都不太清楚問題,提醒民衆,如果起牀有點暈、喘、很厲害的心悸,就要小心可能心臟病悄悄來臨,趕緊找專家諮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