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優秀文物故事講述者
近年來,逛博物館、看展覽成爲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對講解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然而,不少博物館仍存在講解服務供給不足、非館方講解人員講解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高水平的講解服務是博物館保持熱度的保障。人們走進博物館,不僅期待邂逅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更希望瞭解背後厚重的歷史、生動的故事。爲規範博物館社會講解服務,去年8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相關意見,指導如何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水平,提出逐步建立所在地區博物館社會講解准入管理和監管機制,推動規範有序發展。各地博物館也結合自身經驗,嘗試豐富專業講解、公益講解,招聘社會講解志願者,利用科技手段推出線上線下講解等措施,着力解決講解服務的供需矛盾。比如,廣東省博物館組建起一支近200人的志願者講解團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試點向持證導遊開放帶團講解,爲參觀者帶來更多元、更廣泛的“博物館+”體驗;等等。
隨着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社會各界對博物館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更多期盼。眼下,針對博物館講解服務與觀衆旺盛的需求之間的缺口問題,亟須提高講解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提升講解服務能力,滿足公衆對高品質文化供給的需求。
從博物館方面來看,可以通過與高校合作、社區共建等方式,增加青年志願講解員的招募、考覈、交流等。比如,制定明確的志願講解員准入門檻、講解員資質要求,並建立講解內容審覈把關機制等,從源頭上提高講解服務的質量,確保講解內容的準確性與專業性。
從講解員角度來看,需要從專業、科學的角度去解讀文物、展現歷史。好的講解員應把講知識和講故事很好地結合,這意味着講解員要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參觀者對於知識普及、深度學習、專業研究等不同程度的需求,爲其提供分衆化、特色化講解內容和服務,把展品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講解得更合理、生動、有趣。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走進這所“大學校”的人越多,博物館發揮的社會教育價值和公共服務效益就越大。期待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水平的創新之舉不斷涌現,促使講解服務更立體、更深入,吸引更多人瞭解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