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優秀男性腦 專家直言:務必給他「發呆」的機會
培養優秀男性腦 專家直言:務必給他「發呆」的機會。(示意圖/Shutterstock)
身爲女性的母親,要理解身爲男性的兒子,真是相當困難,因爲男性的大腦與女性的大腦,生來就擁有不同的特質,需要不同的栽培方式。日本作家黑川伊保子是腦科學、人工智慧(AI)研究者,成功將語言感知能力數據化,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寫成《兒子使用說明書》。以下是重點書摘:
●「發呆」是培養優秀男性腦的養分
「室內遊戲」也是鍛鍊空間認知力的重要時間,是理解「構造」方面不可或缺的小腦練習。然而,比戶外遊戲和室內遊戲更重要的,則是「發呆」的時間。
透過「戶外遊戲」和「室內遊戲」接收刺激的頭腦,必須將那些「輸入」(經驗值)一一咀嚼,轉換成敏銳的感知力;進一步構築自己的內在世界觀,以及提升發掘與發想的能力。
●頭腦內部進行訊息整理時 會暫時截斷外界的一切
這就是睡眠的真正本質;睡眠既是身體休息的時間,同時也是頭腦進化的時間,打造敏銳感知力、穩固記憶等等。準考生的媽媽應該努力的,並非決定孩子該如何讀書,而是「在握有的短時間內,該如何有效率地睡覺」。
此外,在醒着的時間裡,頭腦感到有必要時,也會同樣進入「截斷外界、執行腦部進化」的運作模式。那麼從一旁看來,就會覺得孩子看起來在「發呆」。
男孩子在小腦成長顯著的八歲以前,這種發呆時間會頻繁地發生,因爲頭腦無法等到睡眠的時間。日後在理科或藝術領域展現才華的女孩,其實都出現過這個強烈的傾向。
還有,大多數的男性即使在成人之後,仍然需要這種發呆的時間。看電視出神的丈夫,其實更大的可能是他正處於「頭腦變聰明的瞬間」。不管年齡增長到幾歲,男子的發呆就是那個當下頭腦所需要的整頓時間,你必須任由他去。
話雖如此,就算自己事先已經知道,但在教養男孩子的過程中,真的會對發呆的情形感到驚訝;比方說,兒子正想從書包裡拿出鉛筆盒的時候,身體就那麼凍住了。假如家裡有一個快手快腳的妹妹的話,那麼哥哥看起來就更像個木偶了吧。
幼兒園的老師也衆口一致,描述同樣的情形:「要是叫小朋友去散步,即使是兩歲的女生也會快速地戴上帽子走過來。男生的話,即使六歲了,還是會有隻穿了一隻運動鞋就呆住的孩子。不過有趣的是,愈是那樣的孩子愈有能力進入好學校。」
在那些身體停止動作的時間裡,他們的頭腦應該進行了活化,內在的世界觀也變得充實了吧。希望我們能夠尊重和愛惜男人發呆的時間,並且重視其重要性。
我家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某日放學回到家後這麼說道:「媽媽,今天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喔。我到學校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堂課的時間了耶(笑容滿面)!」
那天早上,兒子如同往常一樣出門上學去;明明走路到校門口只要幾分鐘的距離,那麼到底是在哪裡、又是被什麼迷住了呢?另一個可能是,根本與外界發生的情況無關,而是他的內在有些東西形成了飽和狀態,促使世界觀改變了。
無論是外在的刺激、還是內在的變化,只要想到他幼小的頭腦里正在發生的進化,就使我滿懷感觸。對於兒子穿越時空一小時的集中力覺得很可愛,因爲大人是絕對辦不到的呀。
如果你認同在戶外玩耍、在室內遊戲,以及放手不管經常出現的「發呆」,是培養優秀男性腦的養分,那麼就有必要給予充分的時間進行那些活動。意思就是,一天其實是意想不到地忙碌(儘管從一旁看起來只是在遊戲、發呆、不整理東西等狀態)。
我們是笨手笨腳的母子檔,沒有花時間去補習。兒子單純地把時間花在立體攀爬鐵架或者自己的「工坊」上,還有在客廳裡發呆。儘管如此,他依然照常完成了學業。
正在教養小男生的母親,對於去補習班補習這事可能會感到焦躁不安。若是母子能夠應付各種課後輔導並且樂在其中的話,當然不需要刻意禁止。可是如果你認爲「有更多時間發呆比較適合孩子」,那麼就不要迷惘,去做就對了。
前面也提過,要讓幼小的孩子做什麼事,由母親決定就好。依照母性直覺所感受到的去進行,一定不會有問題。
※本文節錄自《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時報出版
《兒子使用說明書》書封。(圖/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