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製造商電氣化轉型之困
近期,歐洲汽車製造商接連出現動盪。除德國大衆汽車集團考慮關閉本土兩家工廠外,奔馳、保時捷等歐洲車企也相繼調整或放棄此前大力宣傳的電動汽車產銷目標及投資計劃。
歐洲汽車製造商的電氣化轉型之路之所以波折不斷,一方面在於歐洲主要經濟體經濟復甦乏力,政策環境存在不確定性,影響了歐洲車企的戰略規劃;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向電氣化轉型成本過高,特別是歐洲的電池生產成本較高,導致車企難以在短期內盈利,轉型動力不足。
此外,受制於充電站等相關配套設施佈局緩慢,消費者擔憂電動汽車續航能力不足,購買意願不強。同時,汽車租賃公司因電動汽車殘值較低,也對大規模採購電動汽車持謹慎態度。
由此,歐洲汽車製造商陷入惡性循環。車企電氣化之路越是阻礙重重,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就越發猶豫不決;而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需求不旺,導致車企更難有信心和決心大力發展電動汽車。
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歐洲電動汽車發展不及預期,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14.16%下降到2024年的12%,選擇購買電動汽車的歐洲消費者不足30%。英國駿特商務諮詢公司報告顯示,7月歐洲註冊的全新電動汽車約13.9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約6%。
而歐盟執意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客觀上也加劇了歐洲車企電氣化轉型難度。一旦加稅,包括德國寶馬、大衆等在華生產電動汽車的歐洲車企均不能倖免,導致歐洲消費者難以平價購買到優質的電動汽車,既影響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發展,也令歐盟雄心勃勃的綠色轉型之路愈加坎坷。
大衆汽車子公司西雅特汽車公司旗下的庫普拉品牌首席執行官韋恩·格里菲思告訴媒體,如果歐盟委員會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那麼該品牌將“全軍覆沒”。“這使公司的整個財務前景面臨風險。”他說,歐盟聲稱調查初衷是保護歐洲汽車產業,“但對我們而言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告訴記者,加徵關稅對歐洲消費者以及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都構成重大挑戰。歐盟此舉最終可能適得其反,導致電動汽車成本上升,歐洲消費者難掏腰包。
在歐盟委員會公佈的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披露中,歐盟官員承認沒有發現中國電動汽車對歐盟汽車製造商造成實質性損害,但辯稱歐盟看到了所謂的“風險”。
歐盟僅僅基於“損害威脅”而強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這也是產業界無法接受的。多家歐洲企業和商業協會不斷警告,歐委會不公平地利用貿易工具阻礙電動汽車自由貿易,加劇貿易衝突風險,無助於增強歐洲汽車工業競爭力和綠色轉型。此舉非但難以解決眼下歐洲車企電氣化轉型之困,反而向全球合作和綠色發展發出了錯誤信號。
隨着歐盟公佈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日益臨近,更多業內人士表示,依靠加徵關稅無法解決歐洲汽車業困境,歐盟及其成員國應聽取中歐汽車產業界聲音,客觀理性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及市場機遇。
事實上,良性競爭與合作比孤立更能推動產業進步。甘巴爾代拉說,通過對中國企業進行戰略性投資或建立合資企業等途徑,歐洲汽車製造商可獲得先進技術、供應鏈和快速增長的消費羣體。這不僅能加強歐洲汽車行業,還能促進全球範圍的合作和創新。同樣,應鼓勵中國電動車企在歐洲投資和生產,通過讓生產更接近市場來降低成本、創造就業併爲當地經濟作出貢獻。這將有助於中歐汽車產業共同增長。(記者 康逸)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