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宣佈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遭多方反對 專家稱“理論上還有談判窗口期”
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被抽樣的比亞迪、吉利、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徵17.4%、20%、38.1%的反補貼稅。
此外,對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平均加徵21%的反補貼稅;未配合調查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將被加徵38.1%的反補貼稅。特斯拉可能在最終階段獲得單獨計算的稅率。
就在歐盟委員會發布上述聲明後,來自德國的寶馬、大衆、奔馳先後發聲,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對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行業來說,這一決定弊大於利。
“一石激起千層浪”,除了遭到來自德國車企的反對外,中國外交部、商務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上汽集團、吉利控股集團、MG品牌等也相繼就歐盟的反補貼稅決定發聲。
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會帶來哪些影響?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相比美國市場,歐盟市場對中國車企更加重要。“此舉對中國車企直接影響應該是價格上升,但不會影響中國車企在歐盟的佈局,即便加徵關稅,中國車企的產品還是會對歐洲消費者產生吸引力,何況歐盟還要擔心中國對歐洲車企的反制裁。”
瑞銀歐洲汽車行業研究主管Patrick Hummel表示,(歐盟臨時反補貼稅)理論上可能還有轉機。“根據單獨傳達的信息,接受抽樣調查的公司現在可對計算的準確性提出意見。到7月4日,歐盟委員會將公佈對詳細計算的說明,並在公佈後立即執行關稅(加徵),最終措施將於11月4日公佈,有效期爲5年。因此,理論上講還有三週的談判窗口期,但我們認爲,目前來看,相較於歐盟和中國達成協議從而完全避免關稅的潛在情景,稅率微調的可能性更大。”
遭遇多方強烈反對
“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徵關稅將會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同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迴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寶馬集團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如上表示。
大衆汽車集團稱,自由、公平的貿易以及開放的市場是全球繁榮發展、保障就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作爲一家全球企業,大衆汽車集團支持並倡導開放、以規則爲基礎的貿易政策。“長遠來看,施加反補貼稅不利於歐洲汽車行業競爭力的提升。我們反對這一決定。”
奔馳方面也就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進行發聲,稱奔馳始終支持基於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應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則。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如果任由保護主義趨勢擡頭,將對各利益相關方造成消極的後果。“奔馳方面表示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但不方便對正在進行的調查作進一步評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此舉不僅損害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擾亂中歐新能源汽車互利合作,也將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歐方的做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中方保留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的權利,並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關於歐盟發佈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商務部發言人已經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闡明瞭中方的嚴正立場。中國產業界和商協會也發聲表示堅決反對。
“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信息披露中,罔顧事實,堅持認爲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存在高額‘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並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性反補貼稅。”6月13日,“中汽協會數據”發表文章稱,深感遺憾,堅決不能接受。
在上述文章中,中汽協方面指出,自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啓動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汽車產業界從維護中歐汽車產業鏈安全穩定大局出發,積極配合調查,相關企業均按照調查部門要求認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調查中,歐方預設調查結果,傾向性地選取抽樣企業,濫用調查權,隨意擴大調查範圍,嚴重扭曲調查結果。”
中汽協表示,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電動汽車產品也深受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消費者的喜愛。中國電動汽車出口不僅給當地消費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費體驗,也爲當地電動汽車市場培育和產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上述文章中,中汽協還指出,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歐汽車產業已經開展了40年的良好合作,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全球新一輪科技變革的浪潮中,中歐主要汽車企業間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面開展更爲深度的合作,共同爲促進全球汽車科技進步、綠色轉型做出積極貢獻。
中汽協表示,希望歐盟委員會不要將當前產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象視爲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希望歐盟汽車產業界理性思考、積極行動,共同維護當前雙方合理競爭、互利共贏的局面,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車企嚴正發聲
“歐盟委員會近日發佈公告,擬對包括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控股”)在內的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吉利控股對此表示非常失望。”6月13日,吉利控股發佈《關於歐盟委員會披露臨時反補貼稅率的聲明》指出,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徵關稅將損害歐洲自身利益,同時也會阻礙中歐經貿的發展。
吉利早已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在聲明中,吉利控股稱,始終支持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爭,嚴格遵守世界各國法律法規,爲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過去近20年,吉利控股在歐洲進行了大量投資,提升了全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我們呼籲歐盟委員會慎重考慮其決定,共同尋找促進公平競爭、營造良性發展環境的解決方案。”
記者注意到,吉利控股還在上述聲明中表明自身的態度,稱公司將密切關注歐盟委員會的相關決定,繼續就此事與相關方跟進,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全球用戶利益。
上汽集團也在6月13日發佈的公開聲明中表示:“我們注意到了歐盟委員會近期發佈的公告,擬對包括上汽集團在內的部分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在此,上汽集團對這一決定深表關切和遺憾。作爲全球領先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上汽集團一直致力於通過創新和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全球消費者。我們堅信,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是促進全球經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深感失望,相關措施不僅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甚至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穩定和中歐經貿合作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歐洲市場對於上汽集團極爲重要。數據顯示,今年1—5月,MG品牌在歐洲發達國家終端交付量超過10萬輛,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每出口歐洲10輛中國車,就有7輛是MG”。
記者注意到,上汽MG品牌也在6月13日對外發布公開聲明稱:“對於歐盟方面不合理的貿易保護壁壘與不公平的市場區別對待,相信絕大多數致力於實現綠色低碳出行事業的同業、夥伴和用戶,也會對這一明顯有悖公平競爭和自由貿易原則的措施深感驚訝並堅決反對!”
上汽MG品牌表示,作爲中國汽車品牌出口歐洲市場的領軍者,MG品牌堅持以技術創新的巨大投入,以及全球領先的品質深耕全球主要新能源市場,並得到歐洲消費者的廣泛信賴和信任。2023年,MG品牌在歐洲市場實現終端交付231818輛,十二年蟬聯中國汽車品牌歐洲銷量冠軍,其中 MG4 EV 獲得歐洲緊湊型純電車銷量的冠軍,並榮獲英、法、德等汽車大國的年度車大獎大滿貫等,爲歐盟消費者提供了綠色環保的優質產品。“這些成績是用中國汽車數十年如一日追求技術進步的投入,是用上汽在技術上的創新而非補貼獲得的。”
上汽集團始終深耕技術。上汽集團在聲明中直言:“我們認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構建全球綠色低碳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過去10年,上汽集團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近1500億元,累計獲得26000餘項有效專利。我們依靠技術創新,而非政府補貼,竭誠爲中國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提供綠色環保的優質產品。隨着上汽名爵在歐洲市場銷量的日益增長,我們正計劃將中國新能源技術、綠色工廠引入歐洲。我們希望通過積極舉措,促進中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
“我們殷切期望歐盟能夠認真傾聽中、德兩國汽車企業的呼聲,堅決避免人爲設置新能源汽車貿易壁壘,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們相信,只有通過開放的對話和合作,才能克服挑戰、實現共贏。”上汽集團還呼籲歐盟委員會慎重考慮其決定,並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夥伴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共同尋找促進公平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上汽集團還表示,未來將繼續與全球合作伙伴保持開放的溝通和合作,也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並採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業措施,切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
MG品牌則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崛起並參與全球競爭,是數代中國汽車人開放、學習、合作、拼搏和長期努力的結果。中國汽車持續發展並惠及全球消費者的歷史趨勢不會改變!”
除了上述車企,其他車企也在發聲。蔚來方面表示:“強烈反對用增加關稅這樣的方式阻止全球電動汽車的正常貿易,這對於全球的環保、減排和可持續發展而言是阻礙而非促進。蔚來不會因保護主義而動搖我們在全球市場長遠發展的決心。在歐洲,我們將繼續服務好蔚來用戶,並積極開拓更多的國家市場。對於歐盟的政策,我們將持續關注、評估,並根據進展調整商業計劃。在調查的最終結論宣佈之前,我們對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仍然抱有希望。”
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直言:“我們還是會堅持全球化的戰略方向。”
加徵關稅影響幾何?
“這一措施被中國方面視爲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 ,因爲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基於開放競爭形成的優勢,並且可能扭曲了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對於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聲明,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記者說道。
柏文喜指出,這可能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中國電動汽車在歐盟市場的銷售成本將上升,可能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影響市場競爭力。同時,由於關稅的增加,中國車企的利潤空間可能會受到壓縮,影響其在歐洲市場的投資和擴張計劃。間接影響則是這一措施可能會促使中國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此外,中國企業可能會尋求新的市場或通過在歐盟當地建廠來規避關稅壁壘。
Patrick Hummel則指出,若歐盟委員會此次預披露的臨時性關稅成爲最終裁定,預計會產生兩個後果:一是進軍歐盟的中國整車廠羣體將變得更加集中(小企業的擴張計劃可能受挫),但中國行業龍頭可能繼續推進。“我們注意到對於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來說,全球市場的利潤率往往高於國內市場,即仍有一定降價空間來部分抵消關稅的影響。”
Patrick Hummel稱,二是中國行業龍頭可能會加快在歐盟進行本土化組裝,這甚至獲得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國的歡迎。“在Q-Series比亞迪海豹拆解報告中,我們指出即使在東歐本土組裝汽車後,中國龍頭企業仍將比歐盟傳統整車廠擁有25%的成本優勢。因此,我們認爲該關稅對一些歐盟大衆市場車企的利好非常有限(若有的話),由於利潤率走低,走量的電動汽車板塊仍將面臨激烈競爭。對於高端整車廠而言,在歐洲沒有影響。”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記者,歐盟委員會的聲明將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產生直接的經濟影響,如增加生產成本、降低出口利潤等。從間接影響來看,這也可能導致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以及可能的消費者信心下降和市場份額減少。
盤和林稱:“中國電動汽車的國際競爭力不會被削弱。中國車便宜並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歐美的問題,歐美通脹物價高,導致歐美汽車製造成本高昂,而當前歐盟已經開始降低利率,未來歐盟物價還會反彈,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加徵關稅,中國電動汽車也有競爭力。另外,中國車企已經走完了鋰電池的技術路徑,如今正在向智能車聯網發展,智能化和輕量化成爲中國車企新的競爭優勢。如此一來,中國車企相對於歐美車企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也會加強。”
柏文喜同時表示,爲了應對此類挑戰,中國企業應該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探索多元化市場戰略,降低對特定市場的依賴;考慮通過海外投資建廠等方式,規避貿易壁壘,貼近目標市場。同時,中國企業也應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江瀚認爲,爲了應對此類挑戰,中國企業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首先,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其次,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還可以拓展國際市場,通過多元化市場佈局來減輕單一市場波動對企業的影響。同時,企業也需要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同應對貿易壁壘和市場挑戰。
(編輯:石英婧 審覈:童海華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