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取悅美國,這份報告讓人“大吃一驚”
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道美國榮鼎諮詢公司上週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據說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報告顯示,在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帶動下,今年第二季度歐盟企業在中國的“綠地投資”飆升至創紀錄的水平。
無論是成立新公司還是建設新工廠,今年4月到6月,歐盟企業對中國的綠地投資飆升至36億歐元(1歐元約合7.68元人民幣),創下季度最高紀錄,也遠高於歐盟自2022年以來的平均季度投資額18億歐元。排名前五的歐盟企業投資者分別是德國大衆汽車公司、寶馬集團和巴斯夫公司,瑞典宜家家居的母公司英格卡控股公司,以及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
作爲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衆汽車不是剛剛宣佈它將關閉德國境內三家工廠(這在其87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裁撤數以萬計的員工並收縮其在德國剩餘工廠的規模嗎?
面對歐盟領導人無情的“去風險”或“脫鉤”政策,歐洲製造商正在努力求生存。爲了取悅山姆大叔,歐盟領導人正在損害歐洲大陸的企業和產業。
“去風險”和“脫鉤”開始變得很像“去工業化”,尤其是在德國這個曾經強大的世界一流製造業強國。在唯命是從的布魯塞爾和本國政府的控制下,歐盟企業已經看到這種“去風險”能到何等地步,比如幫助美國慢慢殺死荷蘭阿斯麥公司。
在荷蘭政府的通力配合下,這家芯片設備製造商——它可以說是歐洲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實際上已被美國禁止向其之前最大、最重要的客戶中國出售任何值得出售的產品。上個月,該公司股價暴跌16%,創下25年來的最大跌幅。
雖然任何公司的股價有時都會出現波動,但大部分人都認爲,阿斯麥公司股價暴跌幾乎完全是美國實施的銷售限制措施造成的。
華盛頓不斷鼓吹與中國做生意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危險。但這跟和美國合作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與許多西方政客及學者的說法相反,世界其他國家大多樂於與中國開展更多而非更少的業務,包括很多歐盟國家在內。
馬來西亞最近邀請中國參加明年東盟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年度峰會。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由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這些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組成。東盟成員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已經成爲金磚國家的夥伴國。
與此同時,中國準備與東盟簽署更新後的自由貿易協定,以促進貿易、新能源合作和提高供應鏈效率。該自貿協定涵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海關程序及貿易便利化等。
當你在媒體上看到中國與西方國家以外的其他國家建立夥伴關係時,內容通常涉及共同開展更多業務、創造更多財富、擴大貿易和開放彼此市場。但當你讀到美國與其西方盟友合作時,涉及的往往是遏制、限制、禁止或制裁中國。
當華盛頓進軍非洲和南美洲時,它會說中國的壞話,或威脅那些被認爲與中國關係過於密切的國家。
這或許有失體面和令人不齒,但這就是當今世界“最偉大”國家的行事方式。
中國更喜歡外交和經貿合作。而對於美國,我們總是可以預料更多的炸彈、殺手無人機和特種部隊。(編譯/楊雪蕾)
本文由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6日發表,原題爲《中國的經貿合作遠比西方的好戰行爲更長久》,作者是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