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發性收入難持續 多家體外診斷企業終止IPO
本報記者 晏國文 曹學平 北京報道
2022年淨利潤增長數十倍,2023年淨利潤暴跌90%以上甚至由盈轉虧……透過新近披露的2023年業績預報可以看到,隨着新冠檢測需求急劇下滑,多家體外診斷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大變臉”。
行業由熱轉冷,部分擬上市的體外診斷公司也選擇了終止IPO。
2月22日,深交所發佈,菲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鵬生物”)和相關保薦機構提交了撤回創業板IPO申請文件,證監會決定終止該公司發行註冊程序。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除了菲鵬生物,2023年以來,還有雅睿生物、中翰生物、致善生物、全式金、瑞博奧、凱實生物等新冠檢測業務佔比較大的體外診斷企業,陸續主動撤回相關上市申請,終止上市。
菲鵬生物主要產品是試劑原料、儀器、試劑半成品及試劑等。2020年12月,菲鵬生物首次披露招股書。2022年3月3日,菲鵬生物獲得審議通過,其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然而歷經3年多,菲鵬生物最終終止了創業板IPO。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個報告期,菲鵬生物新冠相關業務營業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近七成。偶發性收入問題也是監管部門在審覈過程中涉及的問題。
就終止上市原因及後期發展規劃相關問題,記者聯繫了菲鵬生物官方,不過未得到有效迴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IPO終止後,官方聯繫電話已經停用。
新冠業務貢獻佔比高
菲鵬生物成立於2001年,主要產品或服務包括:體外診斷試劑原料、體外診斷儀器解決方案(主要產品爲儀器)、體外診斷試劑解決方案(主要產品爲試劑半成品,即試劑核心組分)。其中,體外診斷試劑原料爲其主要收入來源。
招股書介紹,體外診斷包括血液與體液診斷、微生物診斷、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和即時診斷(POCT)等。國內企業在傳統血液、體液、生化診斷市場的技術水平較爲成熟,整體國產替代率已高於50%,市場競爭相對激烈。至2030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881.5億元,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比將提升至 33.2%,成爲最大的體外診斷產品消費國。
體外診斷行業的上游是相關儀器、試劑原料的供應商。中游由儀器、耗材的研發、生產企業以及流通環節的代理商和經銷商組成。醫院、血站、第三方檢驗中心、體檢中心以及獨立醫學實驗室等位於體外診斷行業的下游。菲鵬生物主要客戶爲處於產業鏈中游的體外診斷儀器與試劑研發生產企業;同時也有少量處於產業鏈中游的經銷商。
菲鵬生物招股書介紹,公司目前已與超過1000家客戶建立合作關係,包括邁瑞醫療、華大基因、聖湘生物、新產業、安圖生物、邁克生物、萬泰生物、萬孚生物、東方生物、九強生物、迪安診斷等在內的國內體外診斷上市公司基本均爲公司客戶。
據招股書,菲鵬生物原計劃募集資金25億元,主要擬用於體外診斷試劑核心原料建設項目、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解決方案研發和生產項目等。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菲鵬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爲1.12億元、1.85億元和3.02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0.51%、7.95%和11.19%。
菲鵬生物比較受關注的是其新冠檢測產品貢獻較高以及壞賬較高的風險。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菲鵬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爲10.68億元、23.32億元、27.02億元。其中,與新冠相關業務的營收分別爲6.97億元、16.1億元和18.7億元。同期,新冠相關業務營收佔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約爲65%、69%、69%。
菲鵬生物方面表示,報告期內業績大幅增長具有一定偶發性,未來經營業績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隨着該類檢測產品的市場需求下降,與之相關的收入將大幅減少,公司未來業績主要來源於常規檢測項目相關的原料、儀器與試劑半成品。
新冠相關業務收入創新高,應收賬款也激增。截至2020年年末、2021年年末和2022年年末,菲鵬生物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爲1.69億元、3.59億元和7.32億元,佔公司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爲15.04%、16.43%和22.33%;報告期各期末應收賬款餘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6.78%、16.27%和28.73%,應收賬款佔比較高。
新冠疫情帶來的偶發性收入也是審覈過程中關注的重點。上市委會議對菲鵬生物詢問的主要問題是,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發行人菲鵬生物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產品收入大幅增長。請發行人說明新冠疫情和檢驗試劑專項帶量採購計劃等因素,是否對發行人持續經營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相關風險是否已充分披露。
實際上,從2020年至2022年的財務情況來看,菲鵬生物扣除新冠相關產品後的營業收入每年均保持增長。不過2022年營收增速較2021年和2020年均有大幅下滑。
菲鵬生物方面稱,如果公司未來無法在常規檢測相關的業務上保持較快發展,如新產品推出和市場推廣不達預期,診斷原料的國產替代或出口國際化較慢,量產儀器在終端鋪設量的增加較慢,新品類診斷儀器的開發與產業化進度不達預期,抑或是與客戶的合作穩定性削弱等,均可能致使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從目前情況看,公司預計2023年經營業績將出現大幅下滑。
行業普遍業績驟降
據瞭解,僅2023年下半年,就有全式金生物、瑞博奧、凱實生物等主動終止IPO。
2023年9月15日,全式金生物撤回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10月16日,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科創板上市的審覈。據全式金生物公司披露,2020年和2021年,其新冠檢測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爲27.81%和42.5%。同期,諾唯贊、康爲世紀、義翹神州等同行業可比公司新冠檢測相關產品收入佔比普遍在60%以上,個別公司甚至達到84%。
全式金方面稱,境內外新冠疫情對於公司的業績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新冠疫情提高了發行人新冠相關業務的收入和毛利;另一方面,公司此前專注的科研用戶市場受疫情影響產品需求下降,導致非新冠業務收入下降。
2023年12月末,深交所終止對瑞博奧和凱實生物的創業板上市申請。在審議過程中,新冠相關業務的可持續性是受到專門關注的問題之一。據披露,2022年前7個月,瑞博奧以新冠核酸檢測服務爲主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收入,佔比及毛利率分別爲48.19%、69.20%。新冠核酸檢測服務商收入貢獻“半壁江山”。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十七條,上市公司預計經營業績發生虧損或者發生大幅變動的,應當及時進行業績預告。今年1月底,一大批體外診斷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
2023年,九安醫療、達安基因、東方生物、熱景生物、聖湘生物等10多家體外診斷公司收入和淨利潤驟降,部分甚至由盈轉虧,主要原因均與新冠檢測需求下降有關。
2022年,九安醫療ihealth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在美國暢銷,ihealth系列產品營收較前一年增長13倍。同年,九安醫療營收達263.15億元,增長近10倍,淨利潤達160.3億元,增長超16倍。
而據2023年度業績預告,九安醫療2023年淨利潤預計爲11億元至13億元,比2022年下降91.89%—93.14%。公司本報告期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常態化後,美國市場對於相關產品的需求下降所致。
疫情發生前,達安基因每年淨利潤在1億元上下。疫情發生後,達安基因營收和淨利潤都爆發式增長,2022年,新冠病毒檢測產品貢獻約70億元,營業收入達120.46億元,淨利潤達54.12億元。
而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3年,達安基因業績也驟降。據2023年度業績預告,達安基因2023年淨利預計爲1億元至1.3億元,較上一年度預計下降97.6%—98.15%。扣非淨利潤預計爲-4.1億元至-2.9億元。公司方面解釋稱,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市場需求減少,公司營業收入減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向下降。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東方基因淨利潤分別爲16.77億元、49.2億元、20.68億元。然而,2023年東方基因營業收入下降90.6%至8.24億元,公司由盈轉虧,淨利潤爲-3.72億元。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市場需求急劇下滑是主要原因。
(編輯:曹學平 校對:顏京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