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爲啥不肯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地生孩子?
你以爲我們傻嗎?
hi,我是貓。
說實話我也很詫異,這個問題原本還有幾個關鍵字眼,“女大學生”“老老實實”“服服帖帖”。
不禁讓人納悶,什麼時候女性生孩子要服服帖帖了,是要向誰服服帖帖?
這種話,但凡正常人聽了都覺得有多降智了,更何況,還出自一名教授之口。
按理來說不生孩子這件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但凡網民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不光不生孩子,連婚都不想要結了。你倒好,非得指着人家問,怎麼讓他們心甘情願地選擇一條自己不想承擔代價的路。
這不是一種暴力嗎?我們很早就說過,生孩子這件事是個人意願行爲,不取決於政策,也不取決於任何人的催生,也不取決於年齡,就下面這兩點:
1、你自己想不想要。
任何女性生育孩子,最好都考慮喪偶式育兒極端情況,或者彼此沒有 婚姻存續關係,你自己是否還真正想要孩子。 倘若這種準備都有的話,那自然是真正意願所爲。
2、有沒有能力給予孩子你想要的養育條件,足夠的金錢、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精力跟心力 付出等。
你不能說別人沒錢也照樣在生,那是別人的事,每個人的慾望跟可承受的代價程度是不一樣的。 你能讓孩子吃糠咽菜,她不能,那這就不能同一標準而語。
這兩點,前者叩問你真正的意願,後者要求你有資格。說到資格,理論上來說,每個女性都有生孩子的權利,但不是每個女性都有生孩子的資格。
你當然可以把孩子生出來的能力混淆爲資格,但是抱歉,如果你想要生活得更有質量,更舒適,那麼資格這回事,還是有門檻的。
你不得不承認,同樣是生孩子,對有些人來說,孩子就能帶來增益疊加。前期的高需求育兒階段帶來的歡樂,可以抵消經濟收入降低、個人自由支配時間暫時被剝奪等的影響。
更甚者有的人還會把孩子當成是事業、生活向上的原動力,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助推力。
但有的人,卻不行,不僅不行,還因爲孩子的出現,直接加速了自己婚姻的結束跟事業的重創,整天活在怨恨孩子的苦難生活敘事中。
這些都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例子,生孩子本就會有正負向收益的可能性。
有的人就是還不成熟,情緒還不夠穩定,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自己還未消化完,導致自己身上有或多或少的缺陷。自己的傷還癒合不了,怎麼忍心讓另外一個生命來重複自己的痛苦呢?
下不了決心呀。金錢是養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人格相對健全也很重要啊。
況且孩子你在怎麼說,總歸都是消費品,你單位時間的產出太低,只夠自己生活在一個相對自給自足的舒適狀態內,突然額外增加這樣一項長達至少18年的鉅額消費,相當於透支未來的金錢,是個人都很難下定決心。
你想想看,這跟背房貸的邏輯是不是一樣的。買房子跟買白菜本來就不一樣,生孩子更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打發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己無法在單位勞動產出更高的效益,個人成熟度也還達不到讓孩子過得好的標準,那自然就會選擇不生孩子。
這是什麼難以理解的處境嗎?是否生孩子全靠自己摸着良心決定。
生孩子既會剝奪你時間和情緒上的消耗,影響你在工作上的進步,讓你的產出變低,又會影響孩子受到的養育質量。這些是不可迴避的問題,本來就不是任何人輕描淡寫一句話就能左右的決策。
況且現在女性更獨立了,早已不把自我價值的實現捆綁在傳統的人生敘事上了。生養孩子,是自己心甘情願,絕不是什麼歌功頌德。她們上得了廳堂,也想去曠野看看,增加人生不同的體驗,而孩子一定是來讓自己的人生體驗更好,絕非完成誰的任務,更不是削弱自身幸福和潛在的發展機會。
真正有資格生孩的人,是生孩子也不會損失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情緒滿足爲代價的。我寫過幾篇關於婚姻跟育兒的文章,就經常有讀者評論,你這人就是沒有孩子才說這種話。
事實上,我自己有一個4歲多的女兒,我也一直在當父母的修行中不斷地學習。孩子與自己的關係,孩子對自己的意義,我覺得這件事就無法去算計什麼結果,也沒有什麼利益可言,就是彼此成全的。
提升自己愛的能力,自然就能收穫更多的愛。我不會勸別人是否生孩子,這是腦子被門擠了的人才乾的事。
你還是要保持清醒,看看這個世界不同的切面,就算生也是爲自己而生!
點亮【贊和在看】,讓錢和愛都流向你。
關於貓:
一位談錢羞恥,希望通過正確認識金錢療愈自己的30+女性。每天分享一個金錢有關的小故事和觀念,突破思維,終身成長,持續更新。
掃碼圍觀朋友圈(備註來意:【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