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們間的小團體 不只是個性問題這麼簡單

女孩們間的團體 不只是個性問題這麼簡單。(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情緒失控、行爲脫序⋯⋯孩子到底怎麼了?叛逆,是孩子表達的一種方式,希望被關注、渴望被愛、期盼同儕的認可……他們需要傾聽,也需要陪伴,需要父母能夠多懂自己一點,身爲父母,你真的聽見了孩子的聲音?還是隻是希望聽見孩子說出你想聽的話……身爲輔導老師,孩子最好的大朋友,要用她教育現場聽到孩子說的真心話,告訴父母們如何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更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提供實用的溝通技巧,讓你和孩子之間不再只有爭執與冷漠……一起陪伴孩子度過這敏感的叛逆期。

精彩書摘

●不只是個性問題這麼簡單

「喂,輔導老師您好。」「您好,請問您是?」

上午十點鐘,接到一通來自某班導的電話導師覺得妮君在班上的人際關係有問題,希望我能跟她好好聊一聊。

「嗨,妮君,妳好。」下課時間一到,孩子就出現在我的座位後方,身體不斷地顫抖,似乎剛剛纔哭過,於是我帶她到諮商室休息,遞了幾張衛生紙,等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

「我在班上原本有兩位好朋友,但我不知道爲什麼她們突然都不理我了。」妮君一邊啜泣一邊說着。上個禮拜五老師在音樂課要求分組時,她的兩位好朋友突然無預警地拒絕與她同組,害得妮君成爲班上唯一落單的人,她很害怕下次她們又不跟自己一組怎麼辦,於是淚水不斷地掉下來。

「是不是我不夠好?哪裡做錯了?」孩子不斷地自責,陷入一個自我否定的情緒當中。「老師,我現在都只想哭不想笑,是不是生病了?」妮君國小的時候就跟這兩位朋友最要好,不管做任何事她們都會一起行動,三個人之間也沒有吵過架,但這幾天兩位好朋友除了對她不理不睬外,還變本加厲地拉攏其他同學一起排擠她,甚至還出現惡意的言語攻擊。

我只是想要有個人陪

「我爸媽都叫我忍一下就好,可是我只是想要有個人陪,能融入班上而已,誰都好。」妮君的眼淚還是不停落下。她擔心導師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兩位好朋友更討厭自己,認爲自己就只是個愛打小報告的愛哭鬼,而爸媽也認爲這是孩子的個性問題,所以她也漸漸不願意再跟爸媽提起學校的事,「面對這些孤單,妳一定每天都很緊繃,很不好受吧?」跟妮君談完話後,剛好班上最近也出現了撕課本事件,互撕課本的這兩位女主角,正是她的好朋友淑惠麗芬,所以我也分別約談了她們。她們疏離妮君後被冠上了「霸凌」之罪,兩人之間也開始鬧得不愉快,互看對方不爽,於是分裂後的兩人各自在班上尋求其他同學的認可,組成小團體,互相排擠、攻擊對方。

●她們就是在說我

「其實我超不喜歡班上在那邊搞小團體的」、「我是被迫跟着麗芬一起疏離妮君的」、「她就突然不喜歡妮君啊,也在背後開始講我的壞話」、「那些現在跟她好的人都是表面的,有人偷偷跟我抱怨她是個雙面人」。

「我根本沒有要排擠妮君好嗎」、「妮君很愛黏人,讓我壓力好大」、「淑惠在外面都一直誣賴我討厭妮君」、「同學跟補習班朋友都跑來問我了」、「淑惠根本就是心機女,整天在背後說我的壞話」。

由於淑惠和麗芬都在批評對方,所以我直接將我的質疑同時傳達給兩人。

妳有聽到淑惠或麗芬在說妳霸凌妮君嗎?」

「有啊,別人跟我說的。」

「那妳怎麼判斷這是真的呢?」

「真的啊,因爲她每次跟別人講話時都一直看過來,竊竊私語的。

那妳也會在背後跟別人說淑惠或麗芬的壞話嗎?」

「當然不會,有時候是她們自己要站在我前面,就以爲我在講她,但我們是在聊自己的事好嗎。」

「原來如此,所以淑惠或麗芬她們聊天時看過來也不一定是在講妳們囉?」

其實這三個人都沒有想要惡意排擠或霸凌任何一方,但三個人卻同時都接收到被排擠的訊息,當某一方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較危險時,就會趕緊尋找班上的其他同學組成新聯盟,以避免自己成爲落單的人。在新的團體聯盟中,孩子們又會刻意地疏離其他團體,負向地解讀對方的行爲,懷疑對方是在講自己的壞話,是在攻擊自己,努力找出對方的把柄,以防止自己成爲下一位被孤立的人,而在這過程中因爲妮君較爲內向被動,就成了那位最顯著的「受害者」。

(未完待續)

(本文摘自《擁抱叛逆期:輔導室裡孩子的真心話》/四塊玉文創)

【作者簡介】

羅可/專任輔導教師

2016年創立臉書粉專「嘿,我是專輔」,分享任教中的生活點滴及各種經歷

從小因爲雀斑感到自卑長大後卻也因爲雀斑成爲一位有力量的人。喜歡笑、也喜歡哭,享受與人接觸的快樂。善於內省、覺察自己的情緒與狀態有點完美主義,但也愛着自己的不完美。

FB:嘿,我是專輔 @Counseling.tw

《擁抱叛逆期:輔導室裡孩子的真心話》/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