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是真鱈魚嗎?專家:標示不清恐買到「假魚」
鱈魚鮮嫩無刺,許多國人相當喜歡,但消基會抽測市面4件標示爲「鱈魚」的肉品,發現竟有多利魚、巴沙魚等混充鱈魚。(消基會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
鱈魚鮮嫩無刺,許多國人相當喜歡,但消基會抽測市面4件標示爲「鱈魚」的肉品,發現竟有多利魚、巴沙魚等混充鱈魚。專家表示,基於價差,確實有部分業者以其他魚種混充鱈魚,也擔憂電商崛起的當下,消費者若單方面接收不正確資訊,買到「假魚」也成爲隱憂。
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表示,鱈魚肉質的特色爲「軟、嫩、白、無刺」,「多利魚」、「巴沙魚」等都有這些特性,但因爲真的鱈魚相當昂貴,許多業者會以其他魚種來混充,以巴沙魚這種養殖魚種爲例,生產端每斤甚至低於30元,比臺灣鯛還便宜。
侯彥隆指出,鱈魚和這幾種魚的味道也是有不小差別,外觀也差很多,尤其鱈魚這種海魚本身就有特殊的風味,假如消費者從以前到現在都沒吃過「真正的鱈魚」,很可能就以爲鱈魚的就是多利魚或沙巴魚的風味,業者也因此打亂食漁教育。
侯彥隆說,有沒有過包裝是重點,傳統市場因爲沒有包裝,有時候民衆也不見得知道是否爲鱈魚;而像是國內大型通路如全聯、家樂福等超市,標示上應不會有問題,養殖戶銷售時,在冷凍包裝也都會有標示。
然而電商在新冠疫情期間崛起,民衆購買的時候沒辦法在現場,大多都是電商單方面的標示和資訊,混淆視聽的比例較高,也是買到非鱈魚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