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的埃納雷斯堡 在塞萬提斯故里拾趣

埃納雷斯堡街頭即景。本文攝影均爲 葉克飛

馬德里市區開車前往埃納雷斯堡,只需要半小時。不過在16世紀,在荒涼的馬德里高地,這個行程所需時間相當驚人。你可以想象,一列馬車在貧瘠蒼涼的西班牙中部山地跋涉,車裡一個小男孩好奇地望向這片土地。他正離開埃納雷斯堡,前往距離馬德里更遠一些的巴利亞多利德——那裡曾是西班牙故都。

再之後,他隨家人遷居馬德里、塞維利亞。曾在馬德里求學,也曾參軍,曾負傷致殘,曾被俘虜,還曾入獄……跌宕半生後,他出版小說《堂吉訶德》,但人生依然窘迫。又過了十年,他在馬德里去世,安葬之地至今未能找到。

他就是塞萬提斯,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埃納雷斯堡是他的故鄉。

如今,每年一度的塞萬提斯獎固定在埃納雷斯堡的阿爾卡拉大學頒發,這是西班牙文學的最高獎項。至於阿爾卡拉大學,則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埃納雷斯堡也因之成爲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大學城

阿爾卡拉大學裡的三語庭院

遍佈鮮花的廣場,塞萬提斯並不寂寞

在土質貧瘠的馬德里自治區,無論是在城市中穿行,還是在高速上馳騁,最基本的色調都是黃色。建築外牆如此,古城牆如此,城堡和教堂如此,土地也如此。習慣了夏季歐洲大陸的滿眼綠意,馬德里自治區的色調難免讓我心情沉悶。

但埃納雷斯堡的塞萬提斯廣場卻是那般清新可喜,它兩側有行道樹,廣場上種滿鮮花,堪稱小而美。烈日下的它,有一種迥異於馬德里自治區的明朗氣質。

廣場中央是塞萬提斯雕像,建於1879年。那仗劍而立的模樣,乍一看還以爲是堂吉訶德。不過,塞萬提斯和他筆下的主人公,或許本就難以區分吧,雕像基座四面便都是堂吉訶德的情節雕刻。

西班牙城市廣場上常見的音樂亭,這裡也未缺席。它落成時間比塞萬提斯雕像略晚,建於1898年。

當年,這裡其實是城市的邊緣。人們在這裡做生意,攀談閒坐,漸漸將這裡變成了城市中心。如果追根溯源,這座起源於古羅馬時期的城市,最初的聚居地應在兩公里之外,當時叫做康普魯頓,如今仍有遺蹟。依託着埃納雷斯河,城鎮成爲伊比利亞半島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後來,阿拉伯人到來,阿爾卡拉之名便是那時所得。

塞萬提斯廣場

有着漂亮鐘樓的市政廳,歐洲現存最古老的喜劇院,它們都在廣場周圍。但如果要找塞萬提斯的故居,當地人會熱情地搶過你手中的攻略書,然後在地圖上比劃半天,讓你向主街方向走。

主街,又叫馬約爾大街,小城最繁華的一條街道,源於12世紀的它也曾是西班牙最長的柱廊街道,像極了嶺南地區的騎樓。烈日之下,不似歐洲人那般愛曬太陽的我,簡直愛死了這柱廊街道。

1547年,塞萬提斯出生在這條街道的48號,那是一棟兩層小樓。1956年,小樓經過翻修,儘量重現16世紀時的原貌。如今,它已變成博物館。只是,塞萬提斯並未在這裡住上多久,所以博物館裡的展品並不完全與他有關,還有不少同時代的藝術作品

這個小小的博物館並不熱鬧,就像整個埃納雷斯堡一樣。但這裡並非沒有熱鬧的時候,每年10月9日前後,埃納雷斯堡都會被佈置成中世紀的樣子,全城再現昔日景象,街邊攤位琳琅滿目,人們扮演着堂吉訶德桑丘穿街而過,戲劇表演無處不在……因爲,1547年10月9日是塞萬提斯受洗的日子。距離故居不遠處的那座小小的奧伊多教堂,每年也是在這一天開放,向全世界展示塞萬提斯的受洗處。

柱廊建築構成的主街

塞萬提斯在生時,可沒有這般熱鬧。他的坎坷落寞,即使高傲的法國人也看不過眼。據說《堂吉訶德》出版後不久,法國使節向西班牙大主教打聽塞萬提斯的情況。大主教說“他是一位士兵,一個小鄉紳,很窮,已經老了”,法國使節的反應是:“這樣的人,西班牙爲什麼不用國庫供養他?”

就在塞萬提斯出生地的旁邊,是安特薩納醫院,又名仁慈聖母醫院。看似不起眼的建築,外牆斑駁,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裡面的磚塊。可它也是埃納雷斯堡的歷史見證,1483年創辦的它,是目前歐洲仍在運營的最古老醫院。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塞萬提斯的父親。塞萬提斯的祖父在生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然破落,但祖父仍做過法官和律師。可到了父親掌家時,就只是一個理髮師遊方醫生,一生不得志,只能帶着七個孩子奔波於西班牙的各個城市,換取微薄收入。直到1566年,也就是塞萬提斯19歲那年,他們一家纔在馬德里定居下來。

父親雖然落魄,卻深知知識的重要,抓住所有機會讓塞萬提斯讀書。比如他去富人家中爲人看病,就會帶上塞萬提斯,讓他趁機讀富人家中的書。如果父親能在安特薩納醫院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家庭無需顛沛流離,塞萬提斯的一生未必會如此坎坷。說不定,他還會就讀於家鄉的阿爾卡拉大學。

安特薩納醫院,歐洲仍在運營的最古老醫院

阿爾卡拉大學,城市的真正象徵

比起僅僅出生在這裡的塞萬提斯,阿爾卡拉大學纔是埃納雷斯堡的真正象徵。

1293年,桑丘四世授予埃納雷斯堡建立學術研究中心的特權,被視爲阿爾卡拉大學的發端。不過大學的真正建立,還是在1499年,樞機主教弗朗西斯科·希梅內斯·德·西奈羅斯確立了大學的格局,這項工作持續到他去世那一年,即1517年。當然,那時的大學借用了埃納雷斯堡的古名,稱作康普魯頓大學,後來才改名阿爾卡拉大學。

最初的三個院系,是藝術系法律系和神學系,1514年又增加了醫學系。相比兩百多公里外的中世紀名校薩拉曼卡大學,阿爾卡拉大學的設置有類似之處,但它顯然更幸運,因爲黑暗的中世紀剛剛過去,文藝復興正在興起,教育也開始走出圍牆,變得開放。

西奈羅斯規劃了一系列教學樓、大小禮堂,開創了近代大學的範式,更重要的是,他讓大學真正跳出了圍牆,融入城市,他甚至以大學爲中心來規劃整座城市。

阿爾卡拉大學裡,聖托馬斯庭院

於是,便有了大學城。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埃納雷斯堡歷史區和阿爾卡拉大學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時,給出的評語是:埃納雷斯堡是世界上第一座被規劃成爲大學城的城市,由西奈羅斯紅衣大主教於16世紀早期建立。埃納雷斯堡是後來西班牙傳教士帶到美洲的理想城市社區(又被稱爲上帝之城)的範本,同時它也爲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大學提供了設計模型。

如果不知道這一切背景,如今走入保存數百年的早期大學建築,很難感知它曾經的偉大意義。但敞亮的聖托馬斯庭院,四周柱廊精美,仍讓人感覺美好。包圍着庭院的這棟柱廊建築,其實是西奈羅斯一手創辦的聖伊德方索高等學院舊址,如今是阿爾卡拉大學的行政樓。向後穿行,則是號稱阿爾卡拉大學最美之地的三語庭院,中央的噴水池小而古樸雅緻。

至今仍在使用的大禮堂,是每年塞萬提斯文學獎的頒獎之地。生前與阿爾卡拉大學並無交集的塞萬提斯,去世數百年後卻以這樣的方式“衣錦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