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S納入健保給付…使用最佳時機為何? 臺大癌醫院長這樣說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圖)建議,使用NGS的時機爲剛開始診斷,或用藥出現抗藥性時。記者曾學仁/攝影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本月納入健保給付,臺大癌醫分院院長楊志新表示,以肺癌基因和生物標記檢測爲例,現行健保給付的基因如EGFR、ALK、ROS1等,已經能找出半數患者,但使用傳統方法仍可能漏掉,而NGS對所有突變基本上都能找出,建議在剛開始診斷,或用藥出現抗藥性時使用。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舉辦「合作示範計劃領航 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NGS納健保」記者會,將透過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爲醫師提供精準的臨牀醫療決策支持。

如以非小細胞肺癌爲例,主要可分爲鱗癌與腺癌,楊志新說,後者佔85%左右,但腺癌本身又可以分爲10種以上,楊志新說,用顯微鏡來看,只知道是腺癌,但不知道是哪種基因突變,可能會選錯藥物,如果要一個一個試,要考慮到檢體非常稀有,可能和指尖一樣大,做幾次實驗就用完了。

楊志新指出,每試一個基因型,就要花上一星期,病人其實沒有這麼多時間,而NGS的原理,就像是把DNA打斷重組,並和正常的DNA對比,知道腫瘤DNA哪裡變異,這些過程可以在3周內完成,但希望速度可以在加快。

如果沒辦法找到正確的基因型,會造成患者無法接受正確治療、無法發展我們的生物科技,楊志新表示,「如果不知道國內患者的癌症基因有哪些突變,藥廠如何研發藥物?」像NTRK等罕見基因,「在很少見的腫瘤中很常見」,且不論在小孩或成人都很罕見,不過NGS可已幫忙檢測。

現行部分癌症治療雖有健保給付,但沒有檢測方法,「這就像斷鏈」,楊志新說,有些基因沒有辦法檢測出來,就需要NGS介入,其實現在很多藥物,已由食藥署覈准適應症,但健保署尚未給付,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NBCT)有藥廠藥物支持,檢測結果對於臨牀試驗看起來有效的基因,這個給付層次就很有意義。

臺灣有數百個癌症相關臨牀試驗正在進行中,楊志新解釋,如果找到對應的臨牀試驗,也許就會得到延長患者生命與生活品質等好處,加上可能可以得知最後病況,也許也可以有不同治療癌症,如血液癌症,就可以緊急進行骨髓移植等處置。

國衛院長司徒惠康指出,「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合作示範計劃」是一項跨領域合作的典範,包含國衛院,衛福部、羅氏大藥廠、臺灣中外製藥、臺灣默克、臺灣禮來、臺灣諾華等5家國際大藥廠,以及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義大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基隆長庚醫院、臺北慈濟醫院、花蓮慈濟醫院、馬偕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三軍總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新光醫院、羅東博愛醫院等17家醫院的支持與協作。

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合作示範計劃是一項跨領域合作的典範,包含國衛院、衛福部、5家國際藥廠,以及17家醫院。記者曾學仁/攝影